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83946.5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山东第一医科 大学 (山东省医学 科学院) 地址 271016 山 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长城路 619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省医学 科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72)发明人 张振国 李婷婷 陈红余 李平  苏燕 刘风霞  (51)Int.Cl. B01J 19/18(2006.01) C02F 1/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 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 于固液接触催化 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瓶 和固体装 载管。 固体装 载管下部均匀分布有直径 为0.1‑1mm的小孔, 固体装载管插入反应瓶后利 用管口外磨口与反应瓶瓶口内磨口连接, 反应过 程中固体装载管中的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既能 实现固液在反应过程中有效的接触, 又能保证 反 应结束后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与反应溶液的快 速分离, 适用于常规的固体催化反应以及吸附类 反应过程中的检测及表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6727245 U 2022.06.14 CN 216727245 U 1.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包括反应瓶 (1) 、 固体装载管 (2) ,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反应瓶 (1) 瓶口为内磨口, 所述的固体装载管 (2) 管口为外磨口, 所述的反 应瓶 (1) 内磨口尺寸与所述的固体装载管 (2) 外磨口相匹配, 所述的固体装载管 (2) 插入所 述的反应瓶 (1) 后通过所述的固体装载管 (2) 管口外磨口与所述的反应瓶 (1) 瓶口内磨口相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反应瓶 (1) 的瓶口直径与瓶身最大直径比例范围为1: 1.5~1: 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固体装 载管 (2) 管长与直径之比为3 ‑4: 1, 所述的固体装 载管 (2) 管长与所述的反应瓶 (1) 高度之比为0.7 ‑0.8: 1, 所述的固体装 载管 (2) 管身下部1/2均匀分布有直径为0.1 ‑1mm的小 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装置通过 所述的固体装载 管 (2) 的内磨口与标准磨口塞或标准磨口冷凝管匹配使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27245 U 2一种用于固液接 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 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玻璃器皿反应装置领域, 涉及一种适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 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验研究过程中, 经常会涉及到固体催化剂催化液相反应或固体吸附剂吸附液 体中杂质的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 需要将 固体催化剂或吸 附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表征 或重复实验, 但在传统的固体催化反应或吸 附剂相关表征实验中, 直接将 固体与反应液混 合, 搅拌和混合时磁子会把催化剂或吸 附剂打碎或分散, 影响固体催化剂的再次使用效果 及吸附剂的相关表征检测效果, 且固液混合时固体颗粒 过小会造成固液难以分离 。 [0003]已有的技术中涉及气固催 化 (ZL202010458434.1) , 气固 吸附 (ZL201220348 512.1) 的装置较多, 但涉及固液吸附和固液催化的装置主要集中在吸附剂和催化剂的分离设计 (ZL201220631904.1, ZL201821697504.3) , 结构设计相对复杂, 缺乏一种普适性的可以适用 于实验室固液催化或吸附实验中的化学仪器, 不能与现有的标准玻璃仪器匹配使用。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以上问题, 为了克服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与溶液难以分离 的问题, 本实用新 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装置, 这种用于催化或吸附反应的装置能够 将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从反应溶液中分离, 利于反应结束后对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进 行相 关表征测定, 该装置既能防止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泄 露, 又能重复使用催化剂或吸附剂。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 术方案是。 [0006]一种适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包括反应瓶和固体装载玻璃 管; 所述的反应瓶瓶口为内磨口, 所述的固体装载管管口为外磨口, 反应瓶瓶口内磨口尺 寸 与固体装载玻璃管管口外磨口相匹配, 所述的固体装载管插入反应瓶后通过管口外磨口与 反应瓶瓶口内磨口相连接 。 [0007]所述的反应瓶为内磨砂广口瓶, 瓶 口直径与瓶身最大直径比例范围为1:1.5~1: 1.8, 便于装有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的固体装载 管的放入与取 出。 [0008]所述的固体装载管管长与直径之比为3 ‑4: 1, 装载管管长与反应瓶高度之比为 0.7‑0.8: 1; 所述的固体装 载管管身下部1/2均匀分布直径为0.1 ‑1mm的小孔, 底部有若干小 孔的固体装载管用于盛放较大颗粒的催化剂或吸附剂, 也可以将固体包裹在滤纸内放入装 载管, 管底距离反应瓶底留有一定空间, 可以有效防止因磁子转动导致固体催化剂或吸 附 剂被打碎而混入溶 液, 反应前将磁子放入 烧瓶内, 反应时搅拌与加热同时进行。 [0009]所述的固体装载管管口的外磨口与反应瓶相匹配, 通过固体装载管管口的内磨口 可以与冷凝管相连接使用, 常温 或低温反应可以直接利用磨口塞密封 。 [0010]所述的反应瓶和固体装载 管的材质为高硼硅耐热玻璃或高级 石英玻璃。 [0011]通过上述方案, 解决了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混入反应溶液造成固液难以分离的问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727245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用于固液接触催化或吸附实验的反应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8: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