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1 1068.3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葛洲坝中 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长 升路10号 4号
楼1层1026室
(72)发明人 庄权方 石岩 洪军 李森
明安杰 章玉泉 杨迅喆 李成文
高宜涛
(74)专利代理 机构 湖北武汉 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专利代理师 李丹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 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
装置, 第一沉淀池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沉淀池以
自流的形式连通, 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水
流流量计; 第一管道上沿水流流向设置PAM投加
点和PAC投加点, 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具有水
位落差; PA M拌和罐和PA C拌和罐的出药口分别 与
第一管道上的PA M投加点和PA C投加点连通。 有 益
效果是: 采用PAC与PAM处理尾水, 能及时且充分
利用到压滤尾水中残留的PAC, 减少药剂损失;
PAM投加点和PA C投加点具有水位落差, 利用水的
冲击力起到搅拌作用, 既减少了搅拌器带来的投
资及电耗, 又保证PAM与尾水所形成的絮体不被
机械破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217230420 U
2022.08.19
CN 217230420 U
1.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沉淀池(1)、 水流流量计
(2)、 PAM拌和罐(3)、 PAC拌和罐(4)和第二沉淀池(5), 所述第一沉淀池(1)通过第一管道(6)
与第二沉淀池(5)以自流的形式连通, 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出水口处设置水流流量计(2);
所述第一管道(6)上沿水流流向设置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 所述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
具有水位落差; 所述PAM 拌和罐(3)和PAC 拌和罐(4)的出药口分别与第一管道(6)上的PAM投
加点和PAC投加点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PAM投
加点和PAC投加点的水位 落差为30cm~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PAM投
加点和PAC投加点的距离为0.5m~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PAM拌
和罐(3)的出药口通过第二管道(7)与第一管道(6)上的PAM投加点相连, 所述第二管道(7)
上设置PAM投加气阀(710)和PAM流 量计(7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PAC拌
和罐(4)的出药口通过第三管道(8)与第一管道(6)上的PAC投加点相连, 所述第三管道(8)
上设置PAC投加气阀(810)和PAC流 量计(8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 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信号
发生器(10)和PLC控制器(9), 所述水流流量计(2)、 PA M流量计(72 0)和PAC流量计(82 0)分别
与信号发生器(10)电连接, 所述PAM投加气阀(710)、 PAC投加气阀(810)和信号发生器(10)
分别与PLC控制器(9)电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 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报 警
器(11), 所述报警器(1 1)与PLC控制器(9)电连接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PLC控
制器(9)连接PLC负电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沉淀池(5)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质
量检测站(12)和水泵(13), 所述质量检测站(12)设置在第二沉淀池(5)的出水口处, 所述水
泵(13)的进出 水端分别与第二 沉淀池(5)和第一 沉淀池(1)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230420 U
2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淤泥机械脱水化学改性一体化处理是河湖内源污染治理常用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
下: 疏浚泥浆先经格栅机及初沉池预 处理, 再投加化学药剂进 行化学改性, 通过板框压滤机
等机械脱水设备进行脱水、 固化, 最后运至后端处置场地。 淤泥机械脱水前, 常使用聚氯化
铝(PAC)对淤泥进行化学改性处理, 虽然压滤尾水排回一沉池, 使压滤尾水中残 留PAC得到
重复利用, 但为满足脱 水固化生产所需, 常出现外湖清淤时间不固定, 导致疏浚泥浆上清液
水量变化系数大、 SS较高, 水质不易控制, 可能存在尾水质量不达标迫使停工的现象, 同时
压滤尾水中的残留PAC也还来 不及与一 沉池淤泥反应就进入尾水处 理系统。
[0003]目前常采用尾水处理工艺如生物曝气滤池(BAF)、 膜生物反应器(MBR)、 移动床生
物膜反应器(MBBR)、 超级膜反应器等处理工艺对SS、 氨氮等均有明显效果, 但投资高、 且设
备需持续运行, 不适用于板框压滤机脱水这种尾水变化系 数较大的情况。 而磁分离工艺存
在残留药剂 影响水质, 人工快渗处理系统受温度影响较大, 且容易堵塞, 同样也存在 使用絮
凝剂处理尾水的案例, 但在水流量变化大的情况下, 需要专人值守、 自动化程度低, 使得工
人劳动强度增 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以克
服上述现有技 术中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
置, 包括第一沉淀池、 水流流量计、 PAM 拌和罐、 PAC 拌和罐和第二沉淀池, 第一沉淀池通过第
一管道与第二沉淀池以自流的形式连通, 第一沉淀池的出水 口处设置水流流量计; 第一管
道上沿水流流向设置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 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具有水位落差; PAM拌
和罐和PAC 拌和罐的出 药口分别与第一管道上的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连通。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 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的水位 落差为30cm~50cm。
[0008]进一步, PAM投加点和PAC投加点的距离为0.5m~1m。
[0009]进一步, PAM拌和罐的出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上的PAM投加点相连, 第二
管道上设置PAM投加气阀和PAM流 量计。
[0010]进一步, PAC拌和罐的出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上的PAC投加点相连, 第三
管道上设置PAC投加气阀和PAC流 量计。
[0011]进一步, 还包括信号发生器和PLC控制器, 水流流量计、 PAM流量计和 PAC流量计分
别与信号发生器电连接, PAM投加气阀、 PAC投加气阀和信号发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230420 U
3
专利 一种淤泥固化尾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8: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