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083 00.8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浙江龙盛化工 研究有限公司 地址 312369 浙江省绍兴 市杭州湾上虞经 济技术开发区东 一区至远路2号 专利权人 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王江峰 何立 韩伟 朱敬鑫  肖雷 阮梁枫  (74)专利代理 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1 专利代理师 黄美娟 俞慧 (51)Int.Cl. C02F 9/04(2006.01) B01D 53/18(2006.01) B01D 53/14(2006.01)C02F 101/1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氨氮废水处 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包括风机装置、 吹脱装置和尾气装置, 所述吹 脱装置由至少两级脱氨氮塔串联组成, 前一级脱 氨氮塔的出液口通过泵与后一级脱氨氮塔的进 液口连接; 所述尾气装置由至少两级尾气塔串 联 组成, 前一级尾气塔的出气口与后一级尾气塔的 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风机装置由至少两个风机并 联组成且每个脱氨氮塔都配置一个风机, 每个风 机的出风口与对应的脱氨氮塔的进气口连接, 每 个风机的进风口都与 末级尾气塔的出气口连接, 每一级的脱氨氮塔的出气口均与第一级尾气塔 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脱氨氮塔和尾气塔均为旋 流板塔。 本实用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能提高 处理效率, 降低处 理成本, 实现尾气零 排放。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217780900 U 2022.11.11 CN 217780900 U 1.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风机装置、 吹脱装 置和尾气装置, 所述吹脱装置由至少 两级脱氨氮塔串联组成, 前一级脱氨氮塔的出液 口通 过泵与后一级脱氨氮塔的进液 口连接; 所述尾气装置由至少 两级尾气塔串联组成, 前一级 尾气塔的出气口与后一级尾气 塔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风机装置由至少两个风机并联组成 且每个脱氨氮塔都配置一个风机, 每个风机的出风口与对应的脱氨氮塔的进气口连接, 每 个风机的进风口都与末级尾气 塔的出气口连接, 每一级的脱氨氮塔的出气口均与第一级尾 气塔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脱氨 氮塔和尾气塔均为旋流板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末级尾气塔下部设置有一个进 液口A和两个出液口a和b、 上部 设置有一个进液口B, 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下部出液口b和上 部进液口B实现吸收液在末级尾气 塔中的循环吸收处理; 末级尾气塔的下部出液口a与前一 级尾气塔的下部进 液口C连接, 前一级尾气塔还设置有一个下部出液口c和上部进 液口D, 循 环泵通过管道连接下部出液 口c和上部进液 口D实现吸收液在前一级尾气塔中的循环吸收 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后 一级尾气塔的下部出液口与 前一级尾气塔的下部进液口连接并使后一级尾气塔的下部出液口位置高于前一级尾气塔 的下部进液口位置使得吸 收液能从后一级尾气塔溢流进入前一级尾气塔。 4.如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脱装置由两级脱 氨氮塔串联组成。 5.如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一级脱氨氮塔的旋流 板均采用20 °夹角叶片, 单层旋流板共使用28块叶片组成一个旋流板, 旋流板设置成顺时针 旋流, 共有3个旋流板组。 6.如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装置由两级尾 气塔串联组成。 7.如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级尾气塔的进气口 设置在塔顶, 出气口设置在下部, 每一级脱氨氮塔的塔顶出气口与一级尾气塔的塔顶进气 口连接, 旋流板采用15 °夹角叶片, 单层旋流板共使用32块叶片组成一个旋流板, 旋流板设 置成顺时针旋流, 共有2个旋流板组; 第二级尾气塔的进气口设置在下部, 出气口设置在顶 部, 第二级尾气塔的下部进气口与第一级尾气塔的下部出气口连接, 塔顶出气口与每个风 机的进风口连接, 旋流板采用15 °夹角叶片, 单层旋流板共使用32块叶片组成一个旋流板, 旋流板设置成逆时针旋流, 共有2个旋流板组; 后续奇数级尾气塔的进气口、 出气口和旋流 板设置同一级尾气塔, 偶数级尾气塔的进气口、 出气口和旋流板设置同二级尾气塔。 8.如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前一级脱氨氮塔的出液 口通过泵与后一级脱氨氮塔的进 液口连接, 在所述泵与后一级脱氨氮塔的进 液口之间设置 有pH调节装置和 加热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80900 U 2一种氨氮废水 处理装置 (一)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化工废水及废气处 理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氨 氮废水装置 。 (二)背景技术 [0002]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有: 氨吹脱法、 高温脱氨法、 微生物法、 折点加氯法、 离子 交换法等, 对于高浓度 氨氮废水 处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向水中添加药剂, 利用氧 化法或化学沉淀法, 向水中添加药剂去除氨氮, 但这种添加新物质的方法, 会产生二次污 染; 二是氨吹脱法, 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 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 此方法 虽然工艺简单, 但是调节pH使用的药剂量大、 能耗和维护工作量大, 而且废水中含有污泥 时, 常会造成填料塔堵塞、 降低脱氮效率。 另外许多吹脱装置考虑到经济性, 没有回收氨, 直 接排放到大气中, 造成大气 污染。 而CN107459177A 提出的改进空气吹脱法, 该系统通过改变 吹脱塔内的颗粒填料由静态变为动态的, 方式达到提高氨氮去除效果, 装置内构件复杂, 建 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高。 综上所述, 目前工业上仍需一种经济、 高效、 环保的高氨氮废水处理 系统。 (三)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 环 保、 经济 的氨氮废水处 理装置, 提高处 理效率, 降低处 理成本, 实现尾气零 排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 所采用的技 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风机装置、 吹脱装置和尾气装置, 所述吹脱装置由至 少两级脱氨氮塔串联 组成, 前一级脱氨氮塔的出液口通过泵与后一级脱氨氮塔的进液口连 接; 所述尾气装置由至少 两级尾气塔串联组成, 前一级尾气塔的出气口与后一级尾气塔的 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风机装置由至少 两个风机并联组成且每个脱氨氮塔都配置一个风机, 每个风机的出风口与对应的脱氨氮塔的进气口连接, 每个风机的进风口都与末级尾气 塔的 出气口连接, 每一级的脱氨氮塔的出气口均与第一级尾气塔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脱氨氮 塔和尾气塔均为旋流板塔。 [0006]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脱氨氮塔和尾气塔均为旋流板塔, 所述旋流板 塔内平行设置有多个旋流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使用目的和配管 的顺利, 可合理设置出 液口、 进液口、 出气口和进气口的位置, 比如 脱氨氮塔的进气口位于下部, 出气口位于顶部, 进液口位于上部, 出液口位于下部; 一级尾气塔的进气口位于顶部, 出气口位于下部, 二级 尾气塔的进气口位于下部, 出气口位于顶部, 等 等。 [0007]作为优选, 末级尾气塔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液口A和两个出液口a和b、 上部设置有一 个进液口B, 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下部出液口b和上部进液 口B实现吸收液在末级尾气塔中 的循环吸收处理; 末级尾气塔的下部出液口a与前一级尾气塔的下部进液口C连接, 前一级 尾气塔还设置有一个下部出液 口c和上部进液口D, 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下部出液口c和上 部进液口D实现吸收液在前一级尾气塔中的循环吸收处理; 按照上述方式连接各尾气塔, 实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780900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8: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