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734323.1 (22)申请日 2021.11.09 (73)专利权人 四川轻化工大 学 地址 643002 四川省自贡 市汇东学 苑街180 号 (72)发明人 晁春峰 王雪鉴 杨超 王毅恒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870 专利代理师 杨浩林 (51)Int.Cl. G01D 21/02(2006.01) G08C 17/02(2006.01) E01D 2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涉及桥梁工程领域, 包括: 网关、 云服务器、 至少 一个应变传感节点、 至少一个三轴加速度传感节 点和至少一个超声位移传感节 点。 本实用新型通 过应变传感节 点监测支架杆件的应力, 通过三轴 加速度传感节 点监测支架杆件的转角, 通过超声 位移传感节 点监测支架杆件的位移, 实现支架施 工的全方位监测; 通过无线微控制器和无线增程 模块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通过网关实现无线 自组网, 并通过云服务器实现互联网数据传输与 交互功能; 还具 备远距离监测范围。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216559067 U 2022.05.17 CN 216559067 U 1.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网关、 云服务器、 至少一个应变传感节 点、 至少一个三轴加速度传感节点和至少一个超声位移传感节点; 所述应变传感节点、 三轴加速度传感节点和超声位移传感节点均与网关通过无线信道 通信连接; 所述网关与云服 务器通信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变传感节点包括: 第 一无线微控制器、 第一无线增程模块和至少一个 应变传感单 元; 所述应变传感单元与第 一无线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第 一无线微控制器与第 一无线 增程模块 通信连接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变传感单元包括: 反 相器U1、 反相器U2、 反相器U3、 电容C1、 电容C2、 电容C3、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电阻R4、 电 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阻R9、 电阻R10、 电阻R11、 电阻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 R15、 电阻R16、 电阻R17、 PNP型三极管Q1、 NPN型三极管Q2、 PNP型三极管Q3、 NPN型三极管Q4、 振弦式频率应变计U4、 运算放大器U5、 运算放大器U6、 晶体振 荡器XTAL 1、 二极管D1和二极管 D2; 所述反相器U1的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1的一端连接, 其输出 端分别与电阻R 1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反相器U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振荡器XTAL1的另一端、 反相器U2的输出端和反相器 U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反相器U3的输出端与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应变传感单元的使能端EN, 其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的 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其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 接;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 电阻R8的一端、 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阻R17 的一端连接, 并作为应 变传感单 元的供电端VC C; 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 所述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 其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 振弦式频率应 变计U4的信号端、 二极管D1的阳极、 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 10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振弦式频率应 变计U4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 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 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 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2的 一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2的另 一端、 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 13的一端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216559067 U 2所述电阻R 1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 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 电阻R15的一端和电容C3的 一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 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 一端、 电容C 3的另一端和电阻R 16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 1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 16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 4的基极连接; 所述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其集电极与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 并作为应变传 感单元的信号输出端Dout; 所述应变传感单 元的使能端EN和信号输出端Dout均 与无线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节点包 括: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第二无线微控制器和第二无线增程模块; 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与第 二无线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第 二无线微控制器与第 二 无线增程模块 通信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位移传感节点包 括: 第三无线微控制器、 第三无线增程模块和至少一个超声测距传感器; 所述超声测距传感器与第 三无线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第 三无线微控制器与第 三无 线增程模块 通信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至第三无线增程模 块的结构相同, 均包括: 无线增程芯片U7、 电容C4、 电容C5、 电容C6、 电容C7、 电容C8、 电容C9、 电容C10、 电感L1、 电感L2、 电感L3、 电阻R 18和天线ANT1; 所述无线增程芯片的型号为CC2592, 其RF_P端作 为无线增程模块的射频信号同相输入 端, 其RF_N端作为无线增程模块的射频信号反相输入端, 其PA_EN端作为无线增程模块的功 放使能端, 其LNA_EN端作为无线增程模块的低噪放使能端, 其HGM端作为无线增程模块的增 益控制端, 其GND端接地, 其BIAS端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 其VDD_LNA端分别与其VDD_BIAS 端、 其VDD_PA端、 电容C4的一端、 电容C5的一端、 电容C6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 连接, 并作为 无线增程模块的供电端VCC, 其ANT端分别与电感L1的另一端、 电容C7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 端连接; 所述电阻R 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 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 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天线ANT1连接; 所述无线增程模块的射频信号同相输入端、 射频信号反相输入端、 功放使能端、 低噪放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216559067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支架施工监测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7: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