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0389007.7 (22)申请日 2021.04.1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0652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21.07.02 (73)专利权人 西南石油大 学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 都市新都区新都大 道8号 (72)发明人 李玮 刘向君 施雷庭 张玉龙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中索 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40 代理人 唐亭 (51)Int.Cl. G06F 30/27(2020.01) G06K 9/62(2022.01) E21B 49/00(2006.01)(56)对比文件 CN 10812 2066 A,2018.0 6.05 CN 112213797 A,2021.01.12 CN 10971 1429 A,2019.0 5.03 US 20193 31813 A1,2019.10.31 CN 104675 392 A,2015.0 6.03 汪海霖.台盆区碳 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研 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硕 士)基础科 学辑》 .2015,(第09期), Li, Wei 等.Por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Fractured-Vug gy Carbonates and Its Ef fects on the P- and S-Wave Vel ocity: A Micro- CT Study o n Full-Diameter Cores. 《ENERGIES 》 .2020,第13 卷(第22期), 审查员 郑晓云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 结构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 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步骤如下: S1、 将9 条常规测井曲线两两交会分析, 得到敏感参数; S2、 基于所选取的测井参数作为输入, 采用主成 分分析方法得到能够表征高维输入空间的第一、 第二主成分, 实现降维; S3、 首先对各类孔隙结构 的点群计算其初始聚类中心, 并计算各点距离其 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 将距离最远的点剔除并重 新计算聚类中心, 重复此过程, 直至聚类中心的 移动量可忽略, 此时对应的位置为最终聚类中 心; 依次完成各类点集合的聚类中心 计算; S4、 将 实际地层常规测井数据投影到第一、 第二主成分 交会图中, 计算并比较该点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 距离, 该点离哪类点的聚类中心最近就属于哪一 类。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3065286 B 2022.03.18 CN 113065286 B 1.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 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如下: S1、 交会分析 将9条常规测井曲线两两交会, 共计36种 交会情况, 得到36张交会图; 采用中心距离法 计算每张交会图上三类孔隙结构数据点群的总类间距; 在36张交会图中选取总类间距较大 的多张交会图, 将选取的交会图中涉及的测井参数作为敏感参数 带入后续 步骤; S2、 高维输入空间降维 基于所选取的测井参数作为输入,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能够表征高维输入空间的 第一、 第二主成分, 实现降维; S3、 明确聚类中心 首先对各类孔隙结构数据点群计算其初始聚类中心, 并计算各点距离其 聚类中心的欧 式距离; 将距离最远的点剔除并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重复此过程, 直至聚类中心的移动量小 于首次剔出点后移动量的十 分之一时, 停止此过程; 此时对应的聚类中心为最 终聚类中心; 依次完成各类点 集合的聚类中心计算; S4、 常规测井孔隙结构划分 将实际地层常规测井数据中的敏感参数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第一主成分值F1 和第二主成分值F2, 然后将得到的F1、 F2投影到第一、 第二主成分交会图中, 然后计算并比 较F1、 F2对应的点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 该点距离哪类点的聚类中心最近就属于哪一 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9条常规测井曲线为井径、 自然伽马、 自然电位、 补偿密度、 补偿中子、 补偿声波、 深 侧向电阻率、 浅侧向电阻率、 微球形聚焦电阻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步骤S1中, 计算每张交会图上三类孔隙结构数据点群的总类间距, 具体方法是: 首 先对每类孔隙结构数据点群做平均, 得到该类数据点群的平均点作为中心点; 然后分别计 算各类数据点群的中心 点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各类数据点群之 间类间距, 求和得到总类间 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S1中, 总类间距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 计算各类数据点群的中心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公式如下: 式中, i、 j=1, 2, 3为类标号, Dij为i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与j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 心点之间的距离; xi和xj为中心点的横坐标, xmax和xmin分别为横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i 和yj为中心点的纵坐标, ymax和ymin分别为纵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总类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D=D12+D23+D13 式中, D为总类间距; D12是一类孔隙结构 点群的中心点与二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之 间的距离; D13是一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与三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D23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3065286 B 2是二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与三类孔隙结构点群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步骤S1中, 计算出每张交会图的总类间距后, 按照总类间距由大到小的顺序将36张 交会图排序, 选取总类间距最大的前4 ‑5张交会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步骤S3中, 首先对主成分交会图上各类孔隙结构点群求平均值, 得到初始聚类中 心。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3065286 B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20: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