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680681.9 (22)申请日 2021.11.04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俊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 道回龙埔社区花样年乐年广场8号楼 103-01 (72)发明人 陈俊华 陈俊星 黄志华 张旭鑫  罗本成 颜炳初 付旭飞 吴佳旋  陈绮婷 许宇轩 韦亨龙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43226 代理人 匡治兵 (51)Int.Cl. B02C 4/08(2006.01) B02C 21/00(2006.01)B02C 23/16(2006.01) B02C 23/14(2006.01) B08B 17/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 破碎装置, 包括: 机体、 隔板、 档杆; 所述机体的上 侧设置有入 料斗, 且机体与入料斗通过焊接方式 相连接; 所述隔板分别设置在入 料斗内的左右两 侧, 且隔板与入料斗之间铰接; 所述限位杆分别 设置在隔板下侧的前后两方, 且限位杆与隔板通 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限位杆 的外侧, 且压缩弹簧与限位杆之间套接; 所述第 一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 且第一破碎辊与 机体之间铰接; 所述档杆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 且档杆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通过在 结构上的改进, 具有破碎彻底, 环保清洁以及使 用方便的优点,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 问题和不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6261056 U 2022.04.12 CN 216261056 U 1.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包括: 机体(1)、 入料斗(2)、 隔板(3)、 限位杆(4)、 压缩弹簧(5)、 第一破碎辊(6)、 档杆(7)、 粗过滤网(8)、 第二破碎辊(9)、 细过滤网(10)、 出料 口(11)、 舱门(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斗(2), 且机体(1)与入料斗 (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隔板(3)分别设置在入料斗(2)内的左右两侧, 且隔板(3)与 入料斗(2)之间铰接; 所述限位杆(4)分别设置在隔板(3)下侧的前后两方, 且限位杆(4)与 隔板(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压缩弹簧(5)设置在限位杆(4)的外侧, 且压缩弹簧(5) 与限位杆(4)之间套接; 所述第一破碎辊(6)设置在机体(1)内的上方, 且第一破碎辊(6)与 机体(1)之间铰接; 所述档杆(7)设置在机体(1)内的上方, 且档杆(7)与机体(1)通过螺栓固 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粗过滤网(8)设置在机体(1)内中间的左方, 且粗过滤网(8)与机体(1) 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第二破碎辊(9)设置在机体(1)内中间的右方, 且第二破碎 辊(9)与机体(1)之间铰接; 所述细过滤网(10)设置在机体(1)内的下方, 且细过滤网(10)与 机体(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出料口(11)设置在机体(1)左侧的下方, 且出料口 (11)与机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舱门(12)设置在机体(1)右侧的下方, 其舱门 (12)与机体(1)之间铰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 为长方形的桶体结构, 且机体(1)内的底部为 倾斜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料斗 (2)为漏斗状结构, 且 入料斗(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处弧形的通 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杆 (4)为弧形的杆状结构, 且限位杆(4)的下端设有一处 圆形的板状结构, 并且限位杆(4)与入 料斗(2)之间滑动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破碎 辊(6)和第二破碎辊(9)均呈左右对称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两处, 且第一破碎辊(6)的外侧设 有多处环形的凹槽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档杆(7) 为圆柱状结构, 且档杆(7)呈 前后水平排列的方式设置有 多处。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261056 U 2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 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泥渣回收技术领域, 更具体 的说,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余泥渣 土回收破碎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现场中会产生很多的余泥渣土, 其长期堆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 因此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回收清理, 而在回收清理的过 程中, 破碎装置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但是目前常见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用破碎装置 的结构较为简单, 且功能较为单一, 导致对建筑余泥渣土的破碎不够彻底, 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破碎才能达到回收标准, 同 时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还 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严重影响了 工作环境。 [0004]有鉴于此, 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 提供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旨在通过 该技术, 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 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 的目前常见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用破碎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 且功能较为单一, 导 致对建筑余泥渣土的破碎不够彻底, 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破碎才能达到回收标准, 同时 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还 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严重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由以下具 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包括: 机体、 入料斗、 隔板、 限位杆、 压缩弹簧、 第 一破碎辊、 档杆、 粗过滤网、 第二破碎辊、 细过滤网、 出料口、 舱门; 所述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入 料斗, 且机体与入料斗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隔板 分别设置在 入料斗内的左右两侧, 且 隔板与入料斗之间铰接; 所述限位杆分别设置在隔板下侧的前后两方, 且限位杆与隔板通 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限位杆的外侧, 且压缩弹簧与限位杆之 间套接; 所 述第一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 且第一破碎辊与机体之间铰接; 所述档杆设置在机体 内的上方, 且档杆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粗过滤网设置在机体内中间的左 方, 且粗过滤网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第二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中间的右 方, 且第二破碎辊与机体之 间铰接; 所述细过滤网设置在机体内的下方, 且细过滤网与机体 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所述出料 口设置在机体左侧的下方, 且出料 口与机体通过焊接 方式相连接; 所述 舱门设置在机体右侧的下 方, 其舱门与机体之间铰接 。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 机体为长方 形的桶体结构, 且机体内的底部为 倾斜状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 入料斗为漏斗状结构, 且 入料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处弧形的通 孔。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261056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54: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