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茶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团体标准T/WHTD
T / WHTD 008—2018
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
发 布2018-04-13 发布 2018-04-15 实施ICS 67.140.10
X 5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Xiaoxiang tea gardenof the standardizedT/WHTD 008—2018
I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茶园产地环境……………………………………………………………………………………… 2
5 园地规划建设………………………………………………………………………………………… 2
6 田间管理…………………………………………………………………………………………… 3
7 鲜叶采摘……………………………………………………………………………………………… 5
8 生产档案管理………………………………………………………………………………………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潇湘茶区域标注…………………………………………………………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适宜大湘西地区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潇湘茶标准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8
T/WHTD 00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 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郁菲,刘淑娟,包小村,粟 本文,王沅江、尹钟、唐志华 。
T/WHTD 008—2018
1
潇湘茶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潇湘茶标准茶园开垦的产地环境、园地规划建设、田间管理(土壤管理、茶园施肥、
茶树修剪、病虫草害防治和污染物控制)、鲜叶采摘以及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 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以及
武陵山片区的安化、石门、桃源 3县共45个县市区内的潇湘茶的茶园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17419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潇湘茶 Xiaoxiang Tea
以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 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以及武陵山片区
的安化、石门、桃源 3县共45个县市区范围内的适制品种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潇湘茶加工技术规
程的要求加工而成,具有大湘西地区茶叶特定品质特征并使用“潇湘”商标的茶。
标准茶园 Standardized tea garden
按照本文件规定进行建设、改造、生产及管理,并达到本文件要求的茶园。
T/WHTD 008—2018
24 茶园产地环境
4.1 茶园选址应远离城镇、工厂、居民区、交通干道,周围无其他直接或间接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
河道上游等无明显 和潜在的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 3095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茶园内外空气
清新。
4.2 茶园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 5084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要求,且要求水源充足。
4.3 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类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周围无有害金属、非金属矿山,
无高毒农药、肥料污染史,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45种农药不得检出。
4.4 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酸性或微酸性(pH 4.5-6.0),质地通透性良好,不积水,
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地下水位低,排水性能良好,交通较方便的地方。
4.5 区域内生物种群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无病虫寄生植物,茶树病虫害少。
4.6 与现有其它常规农业生产用地间设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自然植被、人工林等天然屏障为宜。
5 园地规划建设
5.1 地块划分
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划分区块。规划茶行时应尽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线走向,茶行间尽量
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断行和闭合行,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 m为宜。
5.2 道路设置
根据整体布局,设置主道、支道和步道,并相互连接成网。一般要求20 hm2以上茶园宜规划主道,
宽7 m~9 m;20 hm2以下仅规划支道,宽6 m~7 m;步道按作业区界来规划,1 hm2左右设立一条步道,
宽1 m~2 m。梯级茶园一般8行~10行茶(梯级)规划一条横向步道,宜水平规划;纵向步道宜根据
山形来规划,可以规划成直道也可规划成S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纵横排列,路路相通。
5.3 排灌系统设置
宜以有利于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为原则进行。供水沟、供水管与山塘、水
库或抽水、蓄水站连接;灌水系统宜以滴灌、流灌等规划;排水沟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
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陡坡交界处;根据面积大小设立蓄水池,一般每0.67 hm2茶园建一个,规划在
路边或近供水处,以蓄水10 m3~20 m3为宜;排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离规划设置一
个低于沟面5 cm~10 cm厘米的梯级小土坝,一般规划在茶行上方。水沟的深宽度和水管的条数宜视需
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规划要纵横有序,大小相通。
5.4 茶园开垦
5.4.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和方法。
5.4.2 坡度2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25°以上的坡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
1.5m,种植两行茶树3.0 m左右,梯面外高内低,并设有内沟,与外沟相通。
5.4.3 初垦深度60 cm以上。首先清理地面杂草、树木、乱石、土堆等,适度保留一些大树、名贵树
和有观赏价值、经济收益大的树种;然后进行初垦,同时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
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 cm以上。
5.5 茶树种植 T/WHTD 008—2018
3 5.5.1 茶树品种
5.5.1.1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茶树品种。根据不同
品种特性合理搭配种植,如早、中、晚生搭配栽培,避免茶季“洪峰”。适宜湖南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
参见附录B。
5.5.1.2 茶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5.5.2 茶苗定植
5.5.2.1 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双行种植,大行距150 cm,小行条距33 cm,
穴(株)距33 cm。单行种植,行距150 cm,穴(株)距30 cm。
5.5.2.2 种植前应施足基肥,深30 cm~40 cm。一般每667 m2施农家肥 1500 kg~2500 kg,或饼肥
200 kg~300 kg,磷肥50 kg~100 kg。
5.5.2.3 定植时间一般为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 3月上旬。
5.6 茶园生态建设与维护
5.6.1 在茶区和茶园四周不适宜于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在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在基地主
要道路及沟渠两旁种植与茶树相适宜的行道树,同时可考虑间作其他经济作物。树种以深根、树冠宽大、
不与茶树争夺水肥、病虫害少、枝叶疏密适中、冬天落叶的果树、观赏树、风景树、经济树种、豆科乔
木树为宜。
5.6.2 低海拔、集中连片的茶园,应因地制宜种植遮阴树。一般按8~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
株距宜根据所选择树种枝叶疏密、树冠宽窄而定,成年后遮光度控制在20%~30%。
5.6.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应通过补植、合理修剪、采摘、肥培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
率;对坡度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的茶园,应退耕还林或还草。
5.6.4 提倡茶园进行秸秆覆盖及间作,禁止焚烧作物秸秆。
5.6.5 应注重茶园及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6 田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采取合
T-WHTD 008—2018 潇湘茶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5: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