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T/YZPX005—2018 1团体标准 T/YZPX005—2018 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Huaiyangcuisine 2018-11-28发布 2018-11-28实施 扬州市烹饪协会发布 T/YZPX005—2018 2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扬 州市富春饮服集团有限公司、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扬州金擀杖面艺工作室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万祺、邱杨毅、徐永珍、刘顺保、周建强、李增、施志棠、嵇步春、周彤。T/YZPX005—2018 3引言 淮扬面点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品种多样、风味佳美闻名。 淮扬面点的产生,至迟不晚于秦汉时期。即已种植水稻、小麦等谷物。从考古成果来看,谷物加工 工具除杵臼、碓等之外,已有旋转石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扬州先后出土汉代旋转石磨、铜蒸笼。 这标志着汉代淮扬已能加工小麦面粉。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扬面点品种已经较为丰富。 隋唐时期,淮扬面点品种较多。据《唐大和上东征传》,扬州高僧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时,所携带 的面点有“干胡饼2车、干蒸饼1车、干薄饼10000番、捻头(馓子)1车半。”唐代,扬州有胡饼店、 胡食店。《入唐求法记》载:日本僧人圆仁看到唐代饮食市场“街店之内,百种饭食,异常弥满。” 其中包括面点制品。 宋代,扬州面点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东京梦华录》载,北宋都城汴京城中有不少“南食 店”,专门供应南方风味的菜点。而“南食”以江、浙风味为主,亦称扬州风味,当包括淮扬面点。 明代扬州面点不仅品种多,而且口味随品种而变,制作也精,成熟方法已有煮、蒸、炸、烘、烤等 多种。明万历《扬州府志·风俗》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表……汤饼有 温淘(热汤面)、冷淘(水冷面),或用猪内杂、河豚、虾、鳝为之。又有春蠒 饼、雪花薄脆、果 馅餢飳、糭子、粢粉丸、馄饨、炙糕、一捻酥、麻叶子……。” 清代,扬州面点发展迅速,品种大增,技艺更精,影响日益扩大。 清代扬州的著名面点有百余种。康乾时期,包子已成为扬州民俗文化现象,谢溶生《扬州画舫录》 序云:“梅花包子,争传于陌上楼头;芍药歌声,遍帜于河干桥畔。”乾隆南巡,扬州官绅多次进献裙褶 包子。《扬州画舫录》卷十一:“城内食肆多附于面馆,面有大连、中碗、重二之分。冬用满汤,谓之大 连;夏用半汤,谓之过桥。面有浇头,以长鱼、鸡、猪为三鲜。”清代扬州面点制作精致,主要表现在 馒头重视发酵;烧饼讲究擦酥、用馅;包子皮薄馅丰,馅心荤素水鲜禽畜相配,品种繁富;糕追求松软 黏糯等方面。 《民国江都县续志》记载了汤圆、粉团、麻团、粽、馄饨、烧卖、包子、馒头、糍糕、油条、切面、 嫫饼、烧饼、蒸饼、大饼、春饼、月饼、蜂糖糕、筒儿糕、馓子等近30种面点的制法。 扬州面点店铺鳞次栉比,特别是私家店铺,各以其新、优、奇、廉的特色,彼此竞争。更有提篮挑 担串巷者填塞街市,吟叫百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淮扬面点又有发展,扬州的三丁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等脱颖而出。 2007年,国务院批准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以来,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扬州“三把刀”、共和春小吃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扬州市人 民政府批准扬州面条、大仪草炉烧饼、公道草炉烧饼、陈集大椒盐、宝应卢记烧饼制作技艺、冶春面点 制作技艺、曹甸小粉饺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T/YZPX005—2018 4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淮扬面点的术语、定义、分类、构成、特色、要求、品鉴等。 本规范适用于淮扬面点。 2.定义 2.1淮扬面点。起源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在制法、风味上,具有江苏、浙江、上海、安徽 为主的餐饮区域的鲜明特色,符合食风、食俗、饮食习惯的面点食品的总称。江苏地区是淮扬面点的核 心区域,扬州是淮扬面点主要发源地之一。 3.术语 3.1面点:利用粉状的粮食(主要是面粉、米粉等)为原料调制而成的用以饱腹的食品。在南方习 惯称之谓“点心”,而在北方则习惯称之谓“面食”,这类食品通常以手工作坊制作,一般作正餐的辅 助食品,以早晨、午后或夜晚食用为多。从其供应的形式看,是特指饮食业供应的方便食品(包括早点、 小吃和筵席点心等)。 3.2轻肥慢长:将面粉与水调和在一起,再加酵肥,揉成面团。必须揉透揉匀。酵肥、水温和时 间长短要根据季节而定。制坯要求是:“壮肥大酵,轻肥慢长”,才能实现紧捏细褶,兜汤成圆的目的。 3.3甩手包子:扬州包子的独特手法,左手托住面皮于胸前,腕部作前后水平摇摆运动,使掌中 的面皮自左向右,有节奏的捏制。 3.4荸荠鼓形:扬州包子外形似荸荠形状。 3.5鲫鱼嘴:扬州包子开口、收口形似鲫鱼嘴。 3.6小笼杂什:扬州小笼杂什,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有生肉包子、菜包子、洗沙包、千层油糕 4个品种。经厨师制作成各种馅心后,由面点师傅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点心,装入竹制笼中为一笼,蒸熟, 即为成品杂什小笼。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扬州的杂什小笼,是地方百姓宴请宾客,以及假日首 选的理想美味小吃。亦可根据顾客要求,调整品种。 3.7松毛包子:《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清代盛期之时,扬州城茶楼茶馆茶坊普遍兼营松毛包子, 为一种物美价廉的平民小吃。在笼屉里铺满马尾松针,将生包子坯排列在松针上蒸熟。包子一旦在蒸制 中染上松针香气,能给食客提供愉悦感受。 3.8醒面:指将和好的面,在进一步加工前静置一段时间,控制温度、湿度,使面团面筋质形似 网状结构,这一过程就叫作醒面。醒面使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点更加筋道(有嚼劲)、柔软,口 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3.9洗沙:一种馅料,通常指红豆沙。红豆、绿豆、蚕豆等经煮烂漂洗去皮的工艺称洗沙。洗得 的豆沙加入糖、油熬煮翻炒,熬去部分水份,即是成品豆沙,俗称豆沙馅。 3.10灌汤:指包子灌汤。灌汤包是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温水、猪五花 肉、皮冻等。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著名产地扬州。灌汤包子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 吃肉、吃汤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T/YZPX005—2018 53.11皮冻:将猪肉皮煮烂,绞碎,加入高汤、葱、姜、胡椒粉、绍酒、虾籽、酱油,熬熟冷却。 用于汤汁馅。 3.12蟹油:指用螃蟹肉、蟹黄、蟹膏和猪油,经过熬制而成的油,适用于制作蟹肉包馅心等。 3.13高汤:指用猪骨、鸡等煨成的汤,适用于烩制馅心。 3.14菜末:将蔬菜拣洗、焯水,剁成2mm的末,挤去70%水份的净料。 3.15梳子面:扬州面馆所下面形状。下面者按顾客要求数量叉面,手拿长筷将面条扠入碗内,轻 轻抽出长筷,使碗内面条呈梳子梳过状,整齐美观。 4.分类 淮扬面点分为膨松类制品、实面类制品、酥松类制品、淀粉、米类及米粉类制品、其他原料制品。 5、构成 淮扬面点主要由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为主的餐饮区域的风味面点, 以及受其影响发展而成的符合该区域食风、食俗、饮食习惯的风味面点构成。 江苏省内的淮扬面点以扬州、镇江、淮安等地为主。 5.1膨松面团 5.1.1酵母膨松面团,又称生物膨松面团。酵母膨松面团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 肥(又称酵种)发酵法,另一种是利用鲜酵母发酵法。 5.1.1.1酵母发酵法比较简便,发酵力强,省时,无酸味,面团韧性足,色泽洁白,不需兑碱, 常用于制作包子、花卷、馒头等发酵制品。除添加酵母外,一般还使用油、糖、泡打粉等辅助发酵。 5.1.2化学膨松面团,是把一些食用化学膨松剂按一定比例掺入到面团内调制而成的面团。利用食 用化学膨松剂的化学特性,可使制品具有酥、脆、膨松的特点。 5.1.3物理膨松面团(又称蛋粉面团),是用鸡蛋作为调搅介质,通过高速搅拌,然后加入面粉搅 成的面团。调制面团一般可加入糖、油等辅料,膨松性不受生物化学条件的限制,具有良好的工艺效果, 质地松软,一般用于蛋糕类制品的制作,如清蛋糕、三色蛋糕和各式裱花类蛋糕等。 5.2水调面团用水和面粉(有的须加入少量食盐等)调制的面团。因调制面团的水温不同, 分为冷水面团、热水面团、温水面团。 5.2.1冷水面团:用30℃以下的冷水调制的面团,适宜制作水饺、馄饨、面条、春卷皮、汤包皮 等。 5.2.2热水面团:用70℃以上的热水调制的面团。适宜制作蒸饺、烧卖、春饼、苏式月饼等。 5.2.3温水面团:用50℃左右的水调制的面团。适宜制作各种花色饺子、家常饼等。 5.3酥松类面团(又称油酥面团),是用油脂和面粉等原料,经过复杂而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调 制时,有时还需用鸡蛋、白砂糖、化学膨松剂等辅料。其成品的主要特点是:体积膨松,色泽美观,口 味酥香。 油酥面团酥皮皮料可分为水油酥皮、酵面皮、蛋面皮三类,按酥皮的种类分为明酥、暗酥、半暗酥 三类,其中明酥因起酥方法和制法不同,又分为圆酥、直酥、排丝酥等。 5.4米粉、淀粉类、米类制品 5.4.1米粉面团,用米粉加水、糖、油等辅料调制而成的面团。米粉是由稻米加工而成,米粉使用 的原料主要有糯米、粳米、籼米三种。按其磨制方法,一般分为干磨粉、湿磨粉、水磨粉,制作米粉面T/YZPX005—2018 6团的方法一般有沸水烫粉拌制法、煮芡拌制法,熟白粉拌制法三种。可根据不同米粉面团特性,制作鸽 蛋圆子、五仁元宵、船点等。 5.4.2米粉糕,是

pdf文档 T-YMCA 005—2018 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YMCA 005—2018 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第 1 页 T-YMCA 005—2018 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第 2 页 T-YMCA 005—2018 淮扬面点通用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5: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