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19.040 A 29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045 .1-2018/T/CSCP 0029-2017 土壤环境 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Soil environment corrosion test —Part 1 : General rules 2018-10-16 发布 2019-01-01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CSTMhQÆQl^Ou(T/CSTM 00045.1-2018/T/CSCP 0029-2017 I 前 言 T/CSTM 00045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分为如下 6个部分: — 第1部分: 腐蚀试验通则 — 第2部分: 碳钢和低合金钢及涂层腐蚀试验 — 第3部分: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腐蚀试验 — 第4部分: 建筑材料腐蚀试验 — 第5部分: 线缆材料腐蚀试验 — 第6部分: 腐蚀环境因素监测 本部分是第 1部分,是对 T/CSCP 0029—2017 《土壤腐蚀试验通则》标准进行共同修订后,联合发 布的标准。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 CSTM)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T/CSCP)共同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标准领域委员会( CSTM/FC 99 )归口。 CSTMhQÆQl^Ou(1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各种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中的术语和定义、试件准备、试件的 埋置、试验站(点) 的管理、试验周期、试件 取样、试验后样品处理、试样的评价和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材料在不同土壤环境的腐蚀试验及结果评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该标准下制 定不同材料在不同土壤环境下腐蚀试验规程的具体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基本术语和定义 GB/T 1654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GB/T 1859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点蚀的评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1012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试件准备 4.1 试件形状和尺寸 试件形状一般可采用板状 或管状试样,板状试件尺寸 一般为 70mm × 35mm × 实际厚度 ,或 130mm × 80mm × 实际厚度 ,管状试件长度不大于 200mm。对于其他形状或尺寸的试样可经协商后确定。 4.2 投样前的处理与记录 试样须进行标记、密封标记、清洗、称重、表观检查,应有记录和拍照。 4.3 试件的数量 试件的数量应满足各种腐蚀数据检测的需要。如有其它目的,试件的数量可相应地增加。试验站均 应留下一定数量的空白试件,以备在分析鉴定时作对照。制样归口单位也应保留一定数量的空白试件。 5 试件的埋 置 5.1 试件准备好后应尽快 埋置。在运输和 埋置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振动、冲击和损坏试件。 5.2 埋置深度不作统一规 定,应同当地实际地下构筑物 埋置深度相适应。 5.3在不同深度 埋置时,不宜在同一垂直面上互相重叠,如埋置 1m及2m两个不同深度的试件时,不 宜在 2m深的试件上部的土壤内进行 1m深度的埋置试验。钢筋混凝土在干湿交替区腐蚀最为严重,应 埋置在地下水位变化区。电缆、光缆的实际埋置 深度为 1.0m ~ 1.2m。 5.4 试件应按编号 顺序排列,同一批取出的试件应尽量放在一起,便于取出。 5.4.1 除特殊规定外,管状试件一般水平放,板状试件垂直立放(长边着地)。 5.4.2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试件应埋在同一个土层上,以保持腐蚀条件的一致性。 5.4.3 电位序相差很大 的金属试件,埋在土壤中不宜距离太近 ,以防产生电位差而引起腐蚀。 5.4.4 埋置时,应按挖出土层顺序回填,直接接触试件的土壤应注意去除其中较大的硬块。 5.4.5 小试件可用尼龙绳串 联,以便日后取出。 5.5 试坑一般 为长方形,坑的大小随试件大小、数量及排列情况而定。试件与试件的间距及试件距坑边 的距离,不宜小于试件直径(或宽度)的二倍,最少不得小于 15cm。 5.6 试坑数量, 若分几次取完则挖几个坑 。 CSTMhQÆQl^Ou(2 5.7 取样时,挖 出的土应按土壤层次分层放置,回填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每层 30cm),并力求回填土的厚度与密实度和原土相同。 5.8 在挖坑埋置过程中,应对每个试坑的土壤作详细勘测与描述,其勘测内容见附表 A.l 至 A.12。 5.8.1 土壤剖面层次描述见附表 A.6。 5.8.2 分层取样作物理化学分析。如试坑内有地下水,应取水样分析,分析 项目见附表 A.12。 5.8.3 对土壤应进行微生物分析。 5.9 在试验站( 点)上设立永久性标志,试坑回填后,在其四周量好相对间距,立水泥桩或石碑,作永 久性地面标志, 并用红色油漆 刻写 “国家材料土壤腐蚀试验某某站” 字样。 另外在 埋置点中心, 立一木牌, 用黑色油漆写上试验站名称、 埋置点面积、 埋置日期、注意事项及负责单位。 5.10 埋置工作应作好记录卡(见附表 A.1和A.2),按表中规定内容逐条认真填写。上述记录卡填写一 式四份,分别由制样归口单位、试验站、组长单位、中心保存。 5.11 完成试验站(点)埋置任务后,负责建站的单位应编写建站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站概况、 土壤 及微生物的含量、埋置 试件的品种、数量及原始数据等内容,并发放给各试件投放单位。 6 试验站(点)的管理 6.1 为了避免试验 站(点)被破坏,在选定站址以后,应与当地主管单位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管。 6.2 在试验站或 埋置点范围内不应建设其它建筑物。 如果要在埋置 点范围内进行某项建设时,需事先与 负责埋置单位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 7 试验周期 推荐的试验周期为: 1, 2, 4, 8, 12, 16, 24, 36, 50年。 8 取样 8.1 在每个试验点 开挖前,应由各试验站负责单位组织开挖工作。 8.2 确定挖掘 试坑方位之后,进行开挖,不应损坏试件或试件涂层。记录试件出土前的方位(试件的上、 下、左、右)。 8.3 土样的取样 部位及数量,应遵照土壤理化分析及土壤微生物分析的要求。 8.4 试件全部取出后,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包好,装箱 并运回试验室。在装箱同时,应在试件之间放入 足够数量的刨花或碎纸,在装箱和运输过程中要严防碰伤试件。 8.5 试件取出 后,将试坑填平,力求与原形貌相同。 8.6 试件取出过程应由专人负责,作好记录和 拍照。 8.7 在取分析土样的 同时,应 进行试坑土壤剖面描述,取土壤环刀、土壤水分、 测定土壤电阻率、电位 梯度、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及金属试件的腐蚀电位等参数 。 8.8 负责建站的单 位应编写各站(点)每次的挖掘报告。 9 试验后样品处理 试件表面清净处理,包括去封头、去油脂、去除腐蚀产物等。清除腐蚀产物可参照 GB/T 16545 的 规定执行。 10 试样的评价 10.1 不同种类 试件的宏观鉴定应按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和表述,以求表述的一致性。 10.2 由腐蚀失 重计算腐蚀速率, 并换算成 mm/y来表征腐蚀速率 。 腐蚀速率用下式计算 : V = 8.76× 104× (W 0-W 1)/(S•T•D) (1) 式中:V——腐蚀速率 ,mm/y; CSTMhQÆQl^Ou(3 W0——试验前的试样重量 ,g; WT——试验后的试样重量, g; S——试样的总面积, cm2; T——试验时间, h; D——材料的密度, g/cm3。 10.3 测量局部 腐蚀(点蚀、缝隙腐蚀)破坏深度,精确到 0.01mm。辨认腐蚀破坏的任何其它类型,如 应力腐蚀破裂、选择性腐蚀、晶间腐蚀等。 10.4有点蚀的试 样可参照 GB/T 18590的规定进行评定。 11 试验报告 a)试验目的; b)试验方法 ,包括试验地点、试验条件、环境参数、试验时间等 ; c)试样的标 识及描绘(化学成分,形状和尺寸,处理方法,覆盖层的类型及厚度); d)试样的放置 方法和埋置 深度; e)试验过程 中的气象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 f)试样表面腐蚀变化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定,并附上试样的照片(模拟照片 7cm × 5cm;数码照片不 小于 600万像素) ; g)结果分析; h)报告应一 式四份,分别由制样单位、试验站、委托单位等留存

pdf文档 T-CSTM 00045.1—2018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STM 00045.1—2018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第 1 页 T-CSTM 00045.1—2018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第 2 页 T-CSTM 00045.1—2018 土壤环境腐蚀试验 第1部分:通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5: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