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发布 2018-12-09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
T/CNTAC19—201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渗色色牢度
Textiles—Testsforcolourfastness—ColourfastnesstobleedingICS59.080.01
W04T/CNTAC 19—2018
I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利郎(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爱丽纺织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爱晖、张华春、叶谋锦、王宜满、朱谦。
本标准版权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抄袭、改编、汇编、
翻译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C N T A CVâOShQÆ
N-Vý~º~Ç]åNTTOhQÆSbg/YÔTXO
~º~Ç]åNyÑ[fbg/SÑ\UN-_Ã
u5Ýÿ 0 1 0 - 8 5 2 2 9 3 8 1
®{±ÿ c n f z b z @ 1 2 6 . c o m
h t t p : / / w w w . c n f z b z . o r g . c nT/CNTAC 19—2018
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渗色色牢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色纺织品耐渗色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经印染的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7568 (所有部分)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GB/T 1376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亚麻和苎麻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HG/T 2672 匀染剂 O
3 原理
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将试样一端浸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
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试样有色部位上与纤维结合不牢的染料在毛细管效应的作用下,随水分向周边渗
化,使接触的织物或相邻部位着色,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贴衬织物或相邻部位的沾色等级。
4 设备和材料
4.1 设备
4.1.1可盛试剂的装置,例如托盘或 100 ml烧杯。
4.1.2合适的试样架,参见图 1。
4.1.3天平,精确至 0.01 g。
4.1.4 D 65标准光源。T/CNTAC 19—2018
2
图 1
4.2 试剂和材料
4.2.1 0.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平平加 O-25,符合 HG/T 2672 )配制
成0.1%的水溶液。
4.2.2三级水:符合 GB/T 6682 。
4.2.3评定沾色色用灰色样卡:符合 GB/T 251 。
4.2.4标准贴衬织物:符合 GB/T 7568 及GB/T 13765 。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由表 1
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
维制成。
注:如果需要,也可用指定织物代替标准贴衬织物。
表1 单纤维贴衬织物
第一块贴衬织物 第二块贴衬织物 第一块贴衬织物 第二块贴衬织物
棉 羊毛 醋纤 粘纤
羊毛 棉 聚酰胺纤维 羊毛或棉
丝 棉 聚酯纤维 羊毛或棉
麻 羊毛 聚丙烯腈纤维 羊毛或棉
粘纤 羊毛
5 试样
5.1.1如果样品是织物,剪取两块尺寸为 25 mm×30 mm 的试样。
5.1.2如果样品是纱线,将其编成织物后剪取两块尺寸为 25 mm×30 mm 的试样。
5.1.3如果样品是松散纤维,梳压足够数量的纤维,形成两块尺寸为 25 mm×30 mm 的薄片,夹持并
缝合在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
5.1.4贴衬织物:剪取两块,尺寸为 200 mm×25 mm 。 C N T A CVâOShQÆ
N-Vý~º~Ç]åNTTOhQÆSbg/YÔTXO
~º~Ç]åNyÑ[fbg/SÑ\UN-_Ã
u5Ýÿ 0 1 0 - 8 5 2 2 9 3 8 1
®{±ÿ c n f z b z @ 1 2 6 . c o m
h t t p : / / w w w . c n f z b z . o r g . c nT/CNTAC 19—2018
35.1.5将试样长度的一半( 15 mm处)与具有同种纤维成分的标准贴衬织物(或指定织物)15 mm
处重叠,两端各缝一条线(缝线选用白色涤纶线),制成组合试样(见图 2)。两块试样分别与表 1
对应的贴衬织物缝合形成两组组合试样。
5.1.6如样品是条纹织物或印花织物,直接剪取 200 mm×25 mm,无需贴衬织物。应保证样品的条
纹与试样的长边垂直,且试样浸入液面的下端应尽量选择浅色部位(见图 3),使溶液能有效的从深
色部位纵向的迁移到浅色部位。
图 2 图 3
6 操作程序
6.1在托盘或 10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 50 mL试验水溶液( 5.2.1)。
6.2将组合试样中待测试样或条纹织物/ 印花织物试样一端的 20 mm浸入试验水溶液(见图 3),条
纹试样的条纹应与液面平行,在温度( 20±2)℃和湿度( 65±4)%条件下放置( 120±5)min。
6.3取出组合试样或条纹织物 /印花织物试样,湿的一端朝下悬挂晾干,用沾色灰卡分别评定贴衬或
条纹织物 /印花织物浅色区域的沾色级数,以最严重沾色作为试验结果。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气流
影响结果。1—贴衬织物;
2—试样;
L1—试样长度 30 mm;
L2—试样与贴衬织物叠合长度 15 mm;
a, b —缝线。h—试样浸入溶液高度 2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