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目摇摇次 前言 1581 ……………………………………………………………………………………………………… 1摇范围 1582 ……………………………………………………………………………………………………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1582 ……………………………………………………………………………………… 3摇术语和定义 1582 …………………………………………………………………………………………… 4摇规格等级划分 1582 ……………………………………………………………………………………… 5摇要求 1582 …………………………………………………………………………………………………… 附录A(资料性附录)蟾皮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1583 ……………………………………………………… 附录B(资料性附录)蟾皮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1584 ……………………………………………………… 085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摇摇言 T/CACM1021《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分为226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 ———第215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九里香; ———第216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蟾皮; ———第217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蟾酥; …… ———第226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玄明粉。 本部分为T/CACM1021的第216部分。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87—2018。 本部分按照GB/T1郾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摇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87—2018,与T/CACM1021郾187—2018相比较,标准编号进行了调 整,并重新进行了编辑。 本部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商品 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首欣华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军德、张恬、高波、罗川、康彦、杨艳、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 李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CM1021郾187—2018。 185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216—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蟾皮 1摇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蟾皮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蟾皮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T/CACM1021郾1—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编制通则 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版)蟾皮 3摇术语和定义 T/CACM1021郾1—2016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郾1 蟾皮摇BUFONISCORIUM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Cantor、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 全皮。春、夏季捕捉成蟾,实施安死术后,剥取完整外皮,洗净,贴于干净板上或撑开,干燥。 4摇规格等级划分 根据市场流通情况,蟾皮只有“统货冶一个规格等级。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摇规格等级划分 等级 性状描述 统货呈矩圆形、扁平或皱缩佝挛状薄片。外表面粗糙而呈灰绿褐色,有大小不等的棕褐色或焦黑色疣粒。 内表面灰白色,与疣粒相对应处有相同大小的黑色浅凹点。四肢伸展或扭曲,质韧而不易折断。气微 腥,味咸、微麻舌 注1:当前药材市场黑眶蟾蜍来源的蟾皮数量少且极难鉴别,故不将其与中华蟾蜍来源的蟾皮做规格区分。 注2:当前药材市场上有将蟾皮切块销售的情况,因此类产品无法判断品质且极难判别真伪,故不收纳。 注3:关于蟾皮药材历史产区沿革参见附录A。 注4:关于蟾皮药材品质评价沿革参见附录B。 5摇要求 除应符合T/CACM1021郾1—2016的第7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其余组织(肌肉、骨骼、内脏等)附着;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不得过3%。 285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216—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蟾皮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摇摇蟾蜍最早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味辛、寒,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 患热病。但此处只记载了功效并未涉及药用部位。 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曰:蟾蜍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东行者,阴干用。因蟾蜍在阴阳学 说中属阳,东、南为阳,西、北为阴,故古人认为东方的蟾蜍质量较好。 蟾蜍皮的药用首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孙真人千金方》,谓“肠头挺出,蟾蜍皮一片,瓶内烧烟熏 之,并傅之冶。以后各家医书对其药用范围又不断有新的补充,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记载“蛤蟆 剥皮贴之治头上疮疖收毒即癒冶。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用蟾蜍皮能拔大毒外出的 功效。赵氏在书中引用《黄汝良行箧检秘方》,谓“指头红肿生毒,用活蟾一只,生剥,将皮外面向 患处包,明日,其毒一齐拔出冶。清代赵其光《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冶均未涉及蟾皮的道地 产区。 385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216—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蟾皮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摇摇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曰:“蟾蜍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东行者,阴干用。冶“此是腹大、皮 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冶因五月五日属于阳日,故古人认为端午节所取的蟾 蜍质量佳。 唐代萧炳曰:“腹下有丹书八字,以足画地者,真蟾蜍也。冶描述了蟾蜍的形态与行为特征。 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云:“蟾目赤,腹无八字者不可用。冶认为目赤、腹部不带八字的蟾蜍 不可以作药用。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虾蟆、蟾蜍,二物各别,陶(弘景)将蟾蜍功状注虾蟆条中, 遂使混然,采取无别。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虾蟆。且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 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能作声,行动迟缓,在人 家湿处。冶详细描述了蟾蜍与蛙类的区别。 由上可知,按古籍描述蟾蜍形大、背上多痱磊、行动极迟缓、不能跳跃,亦不能解鸣的特征,与 今之中华蟾蜍或黑框蟾蜍相符。 综上,历代大多只对药用蟾蜍的物种进行了明确,对于蟾皮规格等级并未进行详细划分,亦无明 确道地药材之说,故蟾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主要以现代研究与生产实际为依据。 485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CACM 1021.216—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ACM 1021.216—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皮 第 1 页 T-CACM 1021.216—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皮 第 2 页 T-CACM 1021.216—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4: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