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目摇摇次 前言 1413 ……………………………………………………………………………………………………… 1摇范围 1414 ……………………………………………………………………………………………………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1414 ……………………………………………………………………………………… 3摇术语和定义 1414 …………………………………………………………………………………………… 4摇规格等级划分 1414 ………………………………………………………………………………………… 5摇要求 1414 ……………………………………………………………………………………………………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升麻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1415 ……………………………………………………… 附录B(资料性附录)升麻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1417 ……………………………………………………… 214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摇摇言 T/CACM1021《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分为226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 ———第19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南五味子; ———第192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升麻; ———第193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地肤子; …… ———第226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玄明粉。 本部分为T/CACM1021的第192部分。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55—2018。 本部分按照GB/T1郾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摇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55—2018,与T/CACM1021郾155—2018相比较,标准编号进行了调 整,并重新进行了编辑。 本部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 究技术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晋玲、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黄得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CM1021郾155—2018。 314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92—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升麻 1摇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升麻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升麻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T/CACM1021郾1—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编制通则 3摇术语和定义 T/CACM1021郾1—2016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郾1 升麻摇CIMICIFUGAERHIZOMA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cleifoliaKom郾、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 (Turcz郾)Maxim或升麻CimicifugafoetidaL郾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后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 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4摇规格等级划分 根据市场流通情况,按照基原的不同,将升麻药材分成“关升麻冶与“升麻冶两个规格。“关升 麻冶项下根据直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摇规格等级划分 规格等级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关升麻选货 统货根茎为横生的不规则长条块状,略弯曲,多分枝,呈结节状, 长10~20cm,表面粗糙,上具数个圆洞状茎基,质坚而轻,断 面极不平坦,木质部纤维性,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具裂隙,髓 部中空。气微,味较苦直径逸4郾8cm 直径2郾0~4郾8cm 升麻统货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分枝较多,长5郾0~13郾0cm,直径2郾0~4郾0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 多数圆形空洞状的茎基痕。周围及下面须根较多,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 纤维性,木部黄绿色。气微弱,味微苦 注1:关于升麻药材历史产区沿革参见附录A。 注2:关于升麻药材品质评价沿革参见附录B。 5摇要求 除应符合T/CACM1021郾1—2016的第7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变色;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不得过5%。 414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92—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升麻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摇摇升麻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魏晋时期《名医别录》描述为:“生益州(今四川 及陕西汉中一带)。冶生境分布在四川及汉中一带。指出了其具体生境范围。 南朝《本草经集注》描述为:“生益州(四川及陕西汉中一带)山谷。旧出宁州(今云南)者 第一,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 有,形大味薄。冶 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描述为:“一谷周麻。生益州(四川及陕西汉中一带)山谷。二月、八月 采根,晒干。冶“旧出宁州(今云南)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 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青绿色,谓 之鸡骨升麻。冶与《本草经集注》描述基本一致。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描述为:“旧出宁州(今云南)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 有。今唯出益州(四川及陕西汉中一带),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 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升麻,生益州(四川及陕西汉中一带)川谷,今蜀 汉(今陕西汉中一带)、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今四川)者为胜。冶宋代苏颂《本草图 经》记录为:“升麻为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升麻生益州山谷(今四川及陕西汉中一带),今蜀汉、 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今四川)者为胜。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之前各本草古籍中的产地分布进行了总结归纳。具体描述与之前 记载一致。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记载:“滁州(安徽省)升麻、汉州(湖北省)升麻味苦、甘, 气平、微寒。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虽多陕地,惟尚益州(属四川,今改成都府)。冶 清代的《本草易读》中记载:“升麻,蜀汉、陕西、淮南(今陕西汉中)皆有之,以蜀川(今 四川)出者为胜。冶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记载:“升麻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以川蜀产 者为胜。冶 《中华本草》记载:“升麻来源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其分布依次为:淤分布于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河南西部、湖北、四川、云南、西藏。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盂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冶 《中药大辞典》记载:“升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 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兴安升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古 等地。大三叶升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冶 《中国药材学》记载:“大三叶升麻摇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生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 兴安升麻摇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生于山地林缘、灌丛及山坡疏林或草地中。升麻摇分 布于河南、山西、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于山地林缘、林中或 路旁草丛中。冶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记载:“大三叶升麻摇主产于东北各地。兴安升麻摇主产于黑龙江、河 北、山西、内蒙古。升麻摇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甘肃等地。古以产蜀地者为佳,称‘川升 麻爷,奉为道地药材。销全国各地。冶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中记载:“均来源于野生资源。关升麻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 升麻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西升麻则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青海、河南等地。冶 514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92—2018 《中华药海》中记载:“升麻摇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陕西、甘 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兴安升麻摇多生于山地林中或林缘,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 西、内蒙古等省区。大三叶升麻摇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生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冶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中记载:“大三叶升麻摇主产于东北三省,习称关升麻。兴安升 麻摇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以及北京,习称北升麻。升麻(川升麻)摇主产于四川、青海、陕 西、甘肃等地。四川产量最大,本品主销我国西南、西北、中南地区。冶 综合以上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考证,古代文献中升麻生长在益州(今陕西汉中一带)、宁州(今 云南)、北部间、建平间(今辽宁一带)、蜀汉(陕西汉中一带)、陕西、淮南州郡等地,并以川蜀 (今四川)者为最优。 614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92—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升麻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摇摇南朝梁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 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 有,形大味薄,不堪用。冶 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描述为:“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 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 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冶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记录为:“陶隐居云: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 有。今唯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

pdf文档 T-CACM 1021.19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南五味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ACM 1021.19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南五味子 第 1 页 T-CACM 1021.19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南五味子 第 2 页 T-CACM 1021.19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南五味子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4: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