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团体标准
T/SDIFST 0004 —2021
贝类过敏原 的小鼠模型 致敏性评价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allergenicity assessment of mollusc allergen in a mouse model
2022 -10-28 发布 2022 -10-28 实施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发布 SDIFST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DIFST 000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化文本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中国海洋大学提出 。
本文件由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荣成银海水产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振兴、林洪、张自业 、牟伟丽、解庆刚、 王象欣、姜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DIFST 0004—2021
贝类过敏原 的小鼠模型 致敏性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贝类过敏原致敏性小鼠模型评价技术规程 ,规定了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仪器设备 、
试剂与溶液配制 、评价流程图 、评价程序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小鼠模型评价贝类过敏原致敏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对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4922.1 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 监测
GB 1492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 14924.3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营养成分
GB 14925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30891 水产品抽样规范
GB/T 35892 实验动物 福利伦理审查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贝类过敏原 mollusc allergen
贝类中能够诱发过敏反应的蛋白质。其中,贝类包括但不限于:牡蛎等双壳贝类、螺等单壳贝类、鱿
鱼等头足 贝类。
3.2
贝类过敏原致敏性 mollusc allergen allergenicity
由贝类过敏原诱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能力 。
3.3
免疫球蛋白 E immunoglobulin E (IgE)
是介导 I型变态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分子 。
3.4
过敏小鼠模型 A mouse model for mollusc allergy
利用小鼠建立评价贝类过敏原致敏性的动物模型。
4. 一般要求
4.1 实验人员应 具有动物实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4.2 小鼠动物应选用无特殊病原体级( SPF级) BALB/c雌性成年小鼠( 6周龄~ 8周龄) ,质量应符合 GB
14922.1和GB 14922.2的规定,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4.3 动物饲养实验小鼠饲养条件应符合 GB 14925 和GB 19489 的规定,饮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饲
料应符合 GB 14924.3 的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DIFST 0004—2021
4.4 本试验所需动物实验室应符合生物安全一级要求。实验室工作区一般要由准备室、缓冲间、无菌室、
动物房组成。 其中, 缓冲间面积应不小于 3 m2, 并设有更衣柜和紫外灯, 紫外灯的强度为不少于 1.5 W/m3。
紫外灯源距离地面不应超过 2.5 m,每次照射时间为 20 min~30 min。无菌室无菌等级的最低标准应达到万
级。
4.5 动物伦理审批应按照 GB/T 35892 的规定对小鼠动物的福利伦理进行审查。
4.6 评价实验结束后,小鼠动物尸体应按 GB 14925 的规定进行处理。
4.7 贝类样品取样应符合 GB/T 30891 水产品抽样规范的规定。
5. 仪器设备
5.1 酶标仪
波长范围: 330 nm~1100 nm、吸光度范围: 0.000 A~4.000 A。
5.2 分析天平
感量 0.01 g、0.0001 g。
5.3 移液器
1 mL、5 mL。
5.4 离心机
最大离心力大于 6000 × g。
5.5 微孔滤膜
滤膜孔径 0.22 μ m。
5.6 磁力搅拌器
转速范围 : 50 r /min~1500 r /min。
5.7 组织匀浆机
转速范围 : 5000 r/min~12000 r/min 、可均质样品范围 : 0.03 mL ~2000 mL。
5.8 医用注射器
注射器容量 1 mL。
5.9 低温冰箱
冷藏室温度 0℃~10℃、冷冻室 -10℃~-20℃。
5.10 超低温冰箱
冷冻室温度 -40℃~-80℃。
6. 试剂与溶液配制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水应符合 GB/T 6682 一级水的规定。
6.1 0.01 mol/L 磷酸盐缓冲液( PBS缓冲液)
称取 7.90 g氯化钠、 1.44 g磷酸氢二钠、 1.80 g磷酸二氢钾、 0.20 g氯化钾,用 980 mL水溶解,用盐
酸调节 pH至7.2,再加水定容至 1000 mL,0.22 μ 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4 ℃保存备用。或选用同类商品化
产品。
6.2 抽提缓冲液
称取 74.55 g 氯化钾, 2.42 g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77.00 mg 二硫苏糖醇,用 800 mL超纯水溶解后,调
pH至7.5,然后用超纯水定容至 1000 mL。
6.3 包被液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DIFST 0004—2021
称取 0.29 g 氢氧化钠和 0.16 g 碳酸钠溶于适量超纯水中,而后用超纯水定容至 100 mL。
6.4 终止液
量取 10.88 mL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缓缓加入到适量超纯水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定
容至 100 mL。
6.5 TBST缓冲液
称取 8.755 g 氯化钠, 2.422 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0.5 mL吐温 -20,加入 800 mL超纯水溶解后,用 1
mol/L的盐酸调 pH至7.5,定容到 1000 mL。
6.6 羊抗鼠 IgE二抗
纯度 >95%,可选用同类商品化产品。
6.7 TMB显色液
可选用各种同类商品化产品。
6.8 氢氧化铝佐剂
可选用各种同类商品化产品。
7. 评价流程图
贝类过敏原 致敏性评价流程包括 6个步骤,评价流程图见图 1。
图1 贝类过敏原致敏性评价流程
8. 评价程序
8.1 贝类过敏原样品制备
8.1.1 贝类取样参照 GB/T 30891 ,将贝类去壳和内脏 后取肌肉组织, 剪碎成 1 mm× 1 mm× 1 mm大小的碎
块,组织匀浆机( 5.8)10000 r/min 匀浆 5 min后,加入 10倍体积( W/V)的95%酒精(V/V),于 4℃固
定8 h。
8.1.2 用离心机( 5.5)6000 × g离心 15 min,取沉淀。
8.1.3 加入 2倍体积(W/V)的丙酮乙醚混合液 (V/V=2:1),覆膜,在4℃操作间内 ,磁力搅拌 器1000 r/min
搅拌 4 h后,6000 × g离心 15 min,取沉淀。此步骤重复三次。
8.1.4丙酮乙醚混合液 6000 × g离心 15 min,取沉淀, 将沉淀在室温下通风橱内干燥 8 h后,研磨成粉末
状,得贝类丙酮粉 。
8.1.5 取10 g贝类丙酮粉,加入 20倍体积( W/V)的抽提缓冲液( 6.2),磁力搅拌器 搅拌(1000 r/min)抽
提12 h。
8.1.6 6000 × g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 。
8.1.7 上清液用 0.22 μ m微孔滤膜滤过除菌, 冷冻干燥后 -20 ℃保存,得到过敏原样品 。
8.2 过敏小鼠模型 构建
8.2.1 BALB/c 小鼠分组
商业无特殊病原体级( SPF级) BALB/c小鼠(雌性, 6周龄~ 8周龄,体重 20g±2g) ,饲养于 SPF级
动物房( 5.1)屏障环境中,温度为 25℃±2℃ ,湿度为 50%±5%,12 h光照, 12 h黑夜,饲料不含贝类过敏
原成份,自由摄食、饮水。所有小鼠饲养 1周适应新环境后,随机等分为 2组,分别为贝类过敏原组和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DIFST 0004—2021
性对照组( PBS组) ,每组 5只~8只。
8.2
T-SDIFST T-SDIFST0004—2021 贝类过敏原的小鼠模型致敏性评价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0: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