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_13 JG A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 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 for powered pedestrian doors 2011-02-17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JG 305—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 要求 试验方法 5 检验规则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标识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主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范围示意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同类型自动门示意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冲击力测量位置示意 16 JG 305—2011 前言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纳博克自动门(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多玛门业 控制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瑞可达自动门(上海)有限公司、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辽宁圣维机电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波欧尼克自动门有限公司、东莞市坚朗五金制品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向红、林自立、张雷、叶增光、张国庆、陈明月、卫浩文、唐峰、毛宏伟、刘会涛、 李荔、王杰堂、王淼、徐武锰 JG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中供人通行的推拉自动门、平开自动门、折叠自动门和旋转自动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15763建筑用安全玻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T177—2005自动门 3术语和定义 GB/T5823、JG/T177一2005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人行自动门 Jpowered pedestrian door 供人通行的自动门。 3. 2 活动扇前竖挺leadingmullion 对于作直线运行的活动扇,是指最后关闭出入口的活动扇的竖挺;对于作旋转运行的活动扇,是指 远离旋转中心位于运行最前方的竖挺。 3.3 传感器 sensor 能感受被检测的人或物体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电气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 和转换元件组成;又称感应装置或感应器。 3. 4 存在传感器 presence sensor 检测指定区域内人或物体存在的传感器。 3.5 压敏传感器 pressure-sensitive equipment 受到一定压力产生相应的压缩量并同时向控制系统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3.6 对射传感器 photobeamsensor 一端发射光束另一端接收光束,同时向控制装置发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1 JG305—2011 3. 7 运行速度running speed 对于推拉、折叠自动门,是指最后关闭出入口的活动扇前竖挺的速度;对于平开、旋转自动门,是指 活动扇外边缘的线速度。 3. 8 安全间隙safetygap 活动扇面、玻璃、边挺以及侧面与相邻接口界面的间隙。 3.9 安全间距safetyspacing 活动扇开启到最大位置时活动扇面或侧面与相邻墙(或框、柱)面的间距。 3. 10 最大动态冲击力maximumdynamicimpactforce 活动扇对人或物体发生夹持时,冲击力大于或等于150N起0.75s内,所产生的最大夹持力。 3.11 静态冲击力staticimpactforce 继最大动态冲击力后,持续4.25s内,活动扇对人或物体所产生的平均夹持力。 3. 12 剩余冲击力residualimpactforce 继静态冲击力后,活动扇对人或物体继续保持的最大夹持力。 3.13 主危险区域maindangerousarea 活动扇前竖挺与门右框(或运行前方框、挺)相距500mm内,可能造成夹持伤害的空间区域。 3.14 次危险区域secondarydangerousarea 旋转自动门活动扇运行前方200mm内,可能造成撞击伤害的空间区域。 4要求 4.1通用要求 4.1.1人行自动门应采用安全玻璃。安全玻璃的选用应符合GB15763和JGJ113的规定。 4.1.2用于建筑物外门的人行自动门,其风荷载计算应符合GB50009的规定。 4.1.3平开自动门活动扇应单向开启。 4.1.4在旋转自动门内、外出人口外侧方便操作的位置,应分别安装手动(复位)无障碍低位按钮,安装 高度距地面1000mm~1300mm。 4.1.5在人行自动门明显位置应张贴下列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的图样规格见附录A。 4.2安全间隙 活动扇在启闭过程中对所要求保护的部位应留有安全间隙。安全间隙应小于8mm或大于25mm (图1)。 2 JG 305—2011 单位为毫米 推拉自动门活动扇安全间隙示意 5 >25或<8 4 >25或<8 旋转自动门活动扇与固定扇、地面及天花板安全间隙示意 b) 说明: 活动扇; 玻璃或门芯板; 3-——地面; 扇; 4、 天花板。 图1 安全间隙示意图 4.3安全间距 4.3.13 推拉自动门活动扇面与相邻框(墙、柱)面平行距离小于250mm时,活动扇侧挺安全间距不应 小于200mm见图2a);当平行距离大于或等于250mm时,则安全间距不应小于500mm见图2b)。 单位为毫米 250 250 ≥500 ≥200 a) 平行距离小于250mm b) 平行距离大于或等于250mm 说明: 活动扇; 2— 一固定框。 图2 推拉自动门活动扇安全间距示意图 3 JG305—2011 4.3.2 平开自动门、折叠自动门活动扇面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500mm(图3)。 单位为毫米 平开自动门 b)折叠自动门 a) 图3平开自动门、折叠自动门活动扇安全间距示意图 4.4运行速度 人行自动门运行速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人行自动门运行速度 单位为毫米每秒 推拉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 平开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 启闭 扇数 开启速度 关闭速度 开启速度 关闭速度 开启速度 关闭速度 正常速度 残障慢行速度 单扇 008 ≤750 350 双扇 ≤400 300 《300 《300 4.5 冲击力 4.5.1 当主危险区域存在传感器被屏蔽时,活动扇前竖挺与门右框(或运行前方的挺、框)对人或物体 发生撞击夹持时的检测距离、冲击力与主危险区域存在传感器设置应符合表2的要求。主危险区域按 附录B的规定,活动扇前竖挺与门右框按附录C的规定。 表2检测距离、冲击力与主危险区域存在传感器设置要求 活动扇前竖挺与门 存在传感器被屏蔽时的最大动态冲击力、 主危险区域存在 右框或运行前方的 静态冲击力、剩余冲击力界限 传感器设置要求 挺、框之间的距离 最大动态冲击力F。 剩余冲击力F. 静态冲击力F, 150F400N 150 N N80N 应符合4.6.1.1要求 ≤200mm Fa>400 N 《150N 《80N 应符合4.6.1.2要求 150NFa700N 《150N 80N 应符合4.6.1.1要求 =300mm Fa>700 N ≤150N ≤80N 应符合4.6.1.2要求 150N≤F≤1400N 《150N ≤80N 应符合4.6.1.1要求 ≥500mm Fa>1400 N ≤150 N ≤80N 应符合4.6.1.2要求 注1:当活动扇前竖挺和运行前方框、挺敷设保护外套(或吸震材料)时,表中所示的距离应为保护外套(或吸震材 料)前端之间的距离。 注2:推拉自动门、折叠自动门主危险区域存在传感器可为对射传感器。 4

.pdf文档 JG-T 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G-T 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第 1 页 JG-T 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第 2 页 JG-T 305-2011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06:29: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