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93.080.30 CCS R 8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1032—2024 代替JT/T1032—2016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Guiding device for highway traffic safety JT 2024-11-08发布 2025-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1032—2024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成与型号 技术要求 5 ·2 6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 ·10 JT JT/T1032—2024 前言 起草。 本文件代替JT/T1032一2016《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与JT/T1032一2016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诱导装置主要部件功能、通信方式编码(见2016年版的4.1.2、4.2.2); 更改了外观、尺寸、发光显示组件的有效面积、闪烁占空比、车辆检测范围、通信容错距离、太 b) 阳电池与储能元件的匹配性能、耐环境温度、防护等级(见5.1.1、5.1.2、5.3.2、5.3.5、5.4、5.5、5.7、 5.9.1、5.10,2016年版的5.1.1、5.1.2、5.3.1、5.3.4、5.4、5.5、5.7、5.10.1、5.11); 删除了道路轮廓强化模式、太阳电池和蓄电池的耐久性要求(见2016年版的5.2.1.2、5.8); c) d)增加了撞击检测功能要求、发光显示组件的形状与布局要求(见5.2.5、5.3.1); 增加了试验条件,外观及尺寸、撞击检测功能和发光显示组件形状与布局的试验方法,测试结 e): 果的处理(见6.1、6.2、6.3.7、6.4.1、6.13); 删除了道路轮廓强化模式的试验方法(见2016年版的6.2.1); f 更改了发光显示组件的有效面积、亮度分级,车辆检测范围、防护等级的试验方法(见6.4.2、 g) 6.4.3、6.5、6.11,2016年版的6.3.1、6.3.2、6.4、6.1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晖、李长城、童建松、钟连德、辛欣、房锐、胡澄宇、文涛、李刚、陈立峰、杨文臣、 雷永平、刘汉雷、李洋洋。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年首次发布为JT/T1032—2016;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JT II JT/T1032—2024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的组成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JT/T817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guiding devicefor highwaytraffic safety 一种安装在公路两侧诱导车辆安全行驶,可主动发出红黄两种可控光色的装置。 注:常用于雾天、强降水、沙尘暴、风吹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路段,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弯坡、连续弯道、长陡下坡等 路段。 3.2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 guidingsystemforhighwaysafety 由按一定间距连续安装的若干诱导装置、接人控制器、控制软件、通信链路、环境传感器等组成,实 现车辆安全诱导、危险预警等服务功能的专用系统。 4 组成与型号 4.1 组成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以下简称“诱导装置”)一般由外部壳体、发光显示组件、撞击检测 模块、数据接口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车辆检测模块等部分组成,组成示意见图1。 1 JT/T1032—2024 H 标引序号说明: 外部壳体; 5 电源模块; 发光显示组件; 通信模块; 2 6- 撞击检测模块; 7- 车辆检测模块。 3- 4- 数据接口与控制模块; 图1 诱导装置组成示意 4.2型号 诱导装置型号表示应符合图2的规定。 AQYD- 口 设计代码,1位数字或字母; 产品安装结构,1-附着式安装结构;2-独立式安装结构; 供电方式,1-太阳能供电;2-电网电缆供电; 诱导装置代号。 图2 诱导装置型号组成 示例: 采用太阳能、附着式安装结构,设计代码为1的诱导装置,其型号表示为AQYD-1-1-1。 技术要求 5 5.1 外观及尺寸 5.1.1外观 诱导装置的外观要求如下: 除外置的太阳电池及连接结构外,主体宜采用长方体的形状; a) b)外部壳体表面应平整、光滑、整洁,无划痕、锈蚀点、永久性污渍;边角过渡圆润,无毛刺、飞边 等缺陷; c) 外表颜色应均匀一致,表面涂、镀层不应有起泡、龟裂和脱落、机械损伤; d)发光显示组件的LED阵列应布置均匀; 2 JT/T1032—2024 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e) f)标识应清晰耐久。 5.1.2 尺寸 诱导装置外廓尺寸(不含外置的太阳电池及连接结构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诱导装置外廓尺寸要求 单位为毫米 外廊尺寸 范围 长度(L) 160≤L≤280 宽度(W) 160≤W≤250 高度(H) 310≤H≤480 5.2 功能要求 5.2.1 工作模式 5.2.1.1 一般要求 诱导装置应根据应用场景,按纵向16m~24m间距设置,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以下简称“诱导 系统”)应具有行车主动诱导模式、追尾风险警示模式等工作模式。 5.2.1.2 行车主动诱导模式 诱导系统中,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应能够按照特定频率同步闪烁,红色预警灯关闭,见图3。 图3 :行车主动诱导模式 5.2.1.3追尾风险警示模式 诱导系统中,诱导装置的发光显示组件应能够通过工作状态变化提示前后车辆间距,见图4。当有 车辆经过诱导装置时,可触发上游特定组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关闭,红色预警灯开启,形成红色预警 区间来提示后车前方车辆存在以及前后车辆安全间距。此时,其他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应保持同步 闪烁,当车辆向前行驶经过下一组诱导装置时,红色预警区间应与车辆动态同步前移 5.2.2 同步闪烁频率可调整功能 黄色诱导灯的同步闪烁频率应在30次/min、60次/min、120次/min、常亮4挡进行调整。 3 JT/T1032—2024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通过成组设置的诱导装置所形成的检测断面; 红色预警区间。 图4追尾风险警示模式 5.2.3 发光亮度可调整功能 诱导装置发光显示组件的发光亮度应在500cd/m²~7000cd/m²范围内进行调整。 5.2.4 红色预警区间长度可调整功能 诱导系统处于追尾风险警示模式时,红色预警区间的长度可在60m~100m范围内进行调整。 5.2.5撞击检测功能 诱导装置应能够检测外力撞击事件,并上报给诱导系统控制软件。 5.32 发光显示组件 5.3.1形状与布局 黄色诱导灯与红色预警灯均应采用方形,并上下分开布置。 5.3.2 有效面积 黄色诱导灯与红色预警灯应大小相同,单灯发光有效面积应介于200cm²~350cm²范围内。 5.3.3 亮度分级 发光显示组件亮度控制等级应不少于8挡;最小亮度应不小于500cd/m²,最大亮度不宜大于7000cd/m; 亮度控制误差不超过20%;当亮度控制等级采用8挡时,由低到高各档亮度宜分别为:500cd/m²、1000cd/m² 1500cd/m²2500cd/m²、3500cd/m²、4500cd/m²、5700cd/m²、7000cd/m²。 5.3.4同步误差 处于同一联网控制下的诱导装置,其同步闪烁时的时间误差应小于25ms。 5.3.5 闪烁占空比 同步闪烁频率设定在30次/min、60次/min、120次/min时,闪烁时的占空比应为1:2。 5.4车辆检测范围 诱导装置应能够检测出通过的车辆,检测距离不小于25m。 4

.pdf文档 JT-T 1032-2024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T-T 1032-2024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第 1 页 JT-T 1032-2024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第 2 页 JT-T 1032-2024 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5 22:35: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