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13 T/ZNZ 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 /ZNZ 032—2020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safety use of the paddy soil contaminated by cadmium and arsenic 2020 - 09 - 30发布 2020 - 10 - 30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省耕 地质量与 肥料管理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杏梅、虞轶俊、 徐建明、李章涛、吴骥子。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1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和技术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轻中度镉砷复合污染 稻田安全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504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 525 有机肥料标准 NY/T 227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NY/T 3041 生物炭基肥 NY/T 3176 稻米镉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钝化 剂 soil amendment 指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变土壤 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减少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作物的 吸收,且不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下降及 环境污染的物料或产品 。 3.2 纳米零价铁 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具有独特的核 -壳结构,表面为铁氧化 -氢氧化物薄层,内部为零价铁核 ,由物理研磨和化学还原方法制 备而成的纳米级零价铁颗粒。 3.3 沸石 Zeolite 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 ,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组成,具有吸附性、阳离子交换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2 催化和耐酸耐热等性能。 3.4 钙基磁性生物质炭 Calcium-based magnetic biochar 钙基磁性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炭、磁铁矿和碳酸钙组成的新型复合钝化剂材料,其中生物质炭是 指一种经由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热化学转化得到的固体材料,复合材料中三种原料的质量比为 70:25:5。 4 适用区域及安全利用原则 4.1 适用区域 本文件适宜稻田 土壤的pH 控制在 4.5~8.5, 镉砷污染水平应在轻中度污染及以下 (介于 GB15618 规定 的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 ),且以水旱轮 作为主种植区域。 4.2 安全利用原则 根据土壤类型和镉砷污染 程度,分类管控、精准施策,采取“品种选择、水肥控优,钝化调理,农 艺调节”的综合防控技术,兼顾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其污染区域稻米镉砷含量符合国家 GB2760要求。 5 安全利用技术 5.1 钝化剂选择及施用 单一的钝化材料对镉效果较好,但对 砷吸附能力较差,难以有效地同时降低镉砷复合污染。 本文件选 用两种新型镉砷复合污染钝化调理剂( 改性沸石、改性生物质炭) ,可同时降低镉砷复合污染, 使目标稻 米中重金属含量达到 GB2762标准的规定。其具体质量管控要求见附录 A。 5.1.1 改性沸石 5.1.1.1 产品按降镉 、砷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含零价铁含量的纳米零价铁改性沸石 。 5.1.1.2 产品安全性能指标 。按照NY/T1978 规定方法进行测定 要求。 5.1.1.3 施用量 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土壤环境安全影响, 单季每亩最大用量施用 少于 400 kg。 5.1.2 改性生物质炭 5.1.2.1 选用以禾本科作物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其中污染物含量应符合 NY/T 3041 的规定。 5.1.2.2 产品安全性能指标 。按照NY/T1978 规定方法进行测定 要求。 5.1.2.3 施用量 每667m2用量 400 kg-800 kg,若用量超过 600 kg,则分次施用。 5.1.3 施用方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3 5.1.3.1 待土壤湿润松软(田间持水量 50%左右)时 与翻耕同时进行 ,翻耕深度 10 cm~15 cm,混合 固态基肥均匀施入,日常规律浇水,稳定 15天以上可进行播种或定植; 5.1.3.2 采用人工撒施或沟施的方式,将钝化剂均匀地撒施在土壤表面后再翻耕混匀,也可利用拖拉 机或旋耕机等农机具,通过加挂漏斗的方式进行机械化施用; 5.1.3.3 按预定的行距和株距挖穴,混入钝化剂和肥料。若需追加钝化效果,可在离作物根系 20 cm 以上区域挖环形沟施加。如有特殊需要,需严格遵守本规程中各项要求和产品使 用说明书施用。 5.2 品种选择 收集适合当地习惯种植的水稻品种,在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区通过小区试验、大田验证、示范区推广 筛选适合当地土壤类型、气候特征,保证产量正常的低镉 低砷积累水稻品种。 在浙江省 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区推荐使用早稻品种:中 嘉早17、甬籼 15;杂交晚稻:甬优 538、甬 优1540、甬优 12;常规晚粳稻品种:秀水 09、秀水 03、秀水 14、嘉 58、秀水 134、秀水 121、中嘉 8号。 5.3 水肥管理 5.3.1 对已受镉砷 复合污染的稻田投入的水源、肥料需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镉砷的含量, 灌溉水水质参 考GB 5048,检测参照 NY/T 396 ,肥料使用和污染物含量标准参考 NY/T 496 、NY 525和NY/T 1978 , 控制输入 性镉、砷污染风险。 5.3.2 以砷污染为主的农田,实施节水栽培技术,减少淹水灌溉,在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情况 下,尽可能保持农田土壤含水率低, 处于氧化状态, 以提高水稻土氧化还原电位,促进砷转化为毒性低、 易固定的五价砷: a) 冬季进行开沟排水、翻田晒垄; b) 插秧期、返青期保持潜水层; c) 分蘖期采取干湿交替,促进分蘖,同时分蘖后期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提高氧化还原 电位, 降低砷的有效性和毒性; d) 其余生长期采取湿润、少水灌溉,保持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排水晒田。 5.3.3 以镉污染为主的污染农田,则尽可能采取全生长期有水层的灌溉培养方式: a) 水源充足且排灌便利的种植区, 实行有水层灌溉, 分蘖期露田不晒田, 其余生长期保持田间有水层, 成熟收割前一周排水晒田。 b) 水源不足且排灌不便的种植区,全生育期保持淹水控制,成熟前一周自然落干。 5.3.4 减少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基施和追施配合下,施用适量的硝态氮肥(占总施氮量的 20%-30%),如硝酸钙;还可施用如过氧化钙、过氧化尿素等具有降 砷效果的肥料;同时增施钙镁磷肥、 硅钙肥等碱性肥料,提高土壤 pH值。 5.3.5 肥料施用方法包括基施(开沟条施、穴施、撒拖翻耕)、叶面喷施(喷施富锌、硅、钙等水溶 叶面肥,可有效阻控镉向稻籽粒运输,在水稻分蘖期后端、灌浆期前段,选择晴天均匀喷施)、灌溉施 肥等。 5.4 叶面肥喷施 水稻对硒、硅养分的吸收可竞争性抑制稻米镉砷含量,选择 含硒、硅叶面肥喷施剂, 按产品说明书 施用。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4 5.5 秸秆移除 水稻收割后秸秆回收并采取异地安全处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32—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土壤钝化调理剂质量管控 A.1 检验规则 A.1.1 产品出厂前需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的,附上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内容 按标识规定执行,方可出厂。 A.1.2 出厂检验项目为 3.1、3.2 和 3.3规定的各个项目,但不包括保质期。 A.2 型式检验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常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A.3 采样方案 A.3.1 采样方法 抽样按照 GB/T 1605 -2001中规定方法进行,用随机数表示法确定抽样的包装件数;最终抽样量不少 于250g。产品按批检验,以一次配料为一批,最大批量为 5

pdf文档 T-ZNZ 032—2020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NZ 032—2020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第 1 页 T-ZNZ 032—2020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第 2 页 T-ZNZ 032—2020 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33: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