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71.100.30 G89 备案号: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1100-2014 代替MT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 和判定规则 Test methodandjudgement rules of safety of permissible explosivefor coalmin ein inflammablegas in inflammable gas (报批稿) 2014-02-20发布 2014-06-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第5章、6章和7章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MT61-1997《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与MT61-1997 相比,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动,重新引入定量分析法(MT61-1982中的试验方法),并采用加严的 一次抽样方案。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删除了原标准第3.2中的"n、d、i、Mo、Mi、k"等参数的条款; 一一将原标准"4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改为4符号“; 一一将原标准"5试验方法“改为“5技术要求”; 一一将原标准"6判定规则"改为"6试验方法"; 一一增加"7判定规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煤炭科学研 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雨、董春海、凌伟明、夏斌、弓启祥、段、郑锋、刘永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MT611982、MT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并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判定 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许用炸药。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031工业电雷管 6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2 标准引火量standardmean 各安全度等级引火量标准值。 6.6 定量分析法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被测量值为一固定量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试验方法。 6.9 过量氮excessnitrogen 井下可燃气中超过正常大气氮氧比的氮气含量。 8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标准引火量,单位为克(g); m:定量试验水平,单位为克(g)。 10 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划分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分为一 、三级。各级标准引火量值见表1。 表2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标准值M, 100 180 400 g 试验方式 发射白炮 发射白炮 发射白炮 低甲烷矿 低甲烷矿 高甲烷矿井;低甲烷矿井高甲烷采掘 适用范围 井岩石掘进工 井煤层采掘工 工作面;煤油共生矿井;煤与煤层气突出 作面 作面 矿井 12 试验方法 12.2 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将固定量受试炸药置于发射白炮炮孔内引爆,根据试验巷道内可燃气混合气体引 燃结果, 得出引燃频数,以此判定炸药的井下可燃气安全度。 12.4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方案如下: a)抽样方案:5/0,1; b) 试验水平:取固定试验水平m=M; 12.6 材料 试验用材料如下: a)试验用井下可燃气:试验过程中,当甲烷浓度为9.0%时,其他可燃气体含量总和应不大于0.3%,二 氧化碳和过量氮含量总和应不大于1.0%。 b)雷管:符合GB8031规定的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 12.10 仪器、装置 12.11.2 仪器 试验用仪器如下: a) 甲烷测定器:分度值应不大于0.1%; b) 温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 cl 湿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 d) 天平:感量应不大于1g。 12.12.2 装置 并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主要由试验巷道、气体混合管路、混合通风机、排烟通风机及控制 系统组成见图1。 H X 10 1一试验巷道 2-延长室 3-封闭装置 4一爆炸室 5-测量孔 6-排烟风机 7-发射白炮 8-循环管路 9-循环风机 10-阀门 11-可燃气进气管 图2 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示意图 试验用装置如下: a)试验巷道为钢制圆筒,分爆炸室和延长室两部分,水平放置,内径为1.8m,爆炸室长度为5 m,容积为12.8m3,爆炸室的封闭端中心有圆口,散口端设有封闭装置。延长室长度为15m,与爆炸 室散口端相衔接; b)气体混合管路由进气管、回气管及阀门等组成。进气管由靠近爆炸室封闭端上部引入,回气管 由靠近爆炸室散口端下部引出。在进气管路和回气管路上应分别装有阀门; C)发射白炮为钢制圆柱体,由内筒和外套构成。其内筒凸出,套有密封胶垫,中心轴向开有炮 孔。外套材料可选用普通碳钢,内筒材料宜使用PNi3CrMoV炮钢,炮孔初始体积规定为(2138+10) mL。规格尺寸见图2。 d)混合通风机为防爆离心式,风量应不小于1330m3/h,全压应不小于950Pa; e)排烟通风机为防爆轴流式,风量应不小于9200m3/h,全压应不小于380Pa; f)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及参数测试系统。 0954 GG Φ 00 1.:10:1 1240 1-凸台; 2-密封胶垫; 3-内筒; 4-外套。 图4 发射白炮结构图 12.14 试验条件 12.15.2 试样采用炸药原药卷制成,称取试样时,应取全重。药温应为(20±10)℃。 12.16.2 爆炸室内井下可燃气一空气混合气体中,甲烷浓度为(9.0±0.3)%,温度为(20±10)℃,相对 湿度应不大于80%。 12.17.2 发射白炮扩孔率应不超过25%。 12.19 试验步骤 12.20.2 试验药量按6.2确定。 12.21.2 每次试验前,应检查甲烷测定器气密性并校准零点。 12.22.2 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闭爆炸室的散口端。 12.23.2 将雷管插入试样一端,插入深度不小于雷管长度的2/3,用木质炮棍将试样装入发射白炮炮孔底 部,反向起爆。 12.24.2 将发射白炮推至爆炸室封闭端并压紧,使凸台进入封闭端圆口,其端面与封闭端内壁齐平。 12.25.2 开启混合通风机,向爆炸室充入井下可燃气,测量混全气体的温度、湿度和甲烷浓度。 12.26.2 当甲烷浓度达到要求时,停止充气。混合1min,关闭混合通风机及相关阀门,同时打开卸压阀。 12.27.2 连接起爆线路,在关闭混合通风机后的2min内起爆。 12.28.2 检查受试炸药是否全爆,如未爆或半爆,本次试验作废,重做该次试验。 12.29.2 以爆炸声响或其他参数判断混合气体是否引火,并做好记录。 12.30.2 开启排烟通风机,同时打开混合通风机进气阀门,开启混合通风机,排除巷道内的炮烟,排烟时 间不少于3min。 12.31.2 将各阀门复位到试验初始状态。 14 判定规则 若引燃频数为0/5,则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pdf文档 AQ 1100-201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AQ 1100-201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第 1 页 AQ 1100-201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第 2 页 AQ 1100-201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2 10:47: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