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33.030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信行业标准 XX/T XXXXX—XXXX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 试评估方法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evaluation methods for face recognition of smart mobile termina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XX/T XXXXX—XXXX I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4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架构 ............................................................. 3 5 性能要求 ............................................................................. 4 6 安全技术要求 ......................................................................... 4 7 测试评估方法 ......................................................................... 6 8 评估与分级 .......................................................................... 19 附 录 A ............................................................................. 21 参考文献 .............................................................................. 22 XX/T XXXXX—XXXX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 (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傅山,刘陶,沈超,蔺琛皓,路晔绵,王嘉义,宁华,王艳红,吴怡,杨萌科, 李腾,林冠辰,马志远,王江胜,吴越。 XX/T XXXXX—XXXX III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和光学成像器件的突飞猛进 ,在移动终端上实现的本地人脸识别技术基 于这些先进的算法和硬件基础快速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厂商纷纷在产品中加入本地人脸识别功能 ,进一 步推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金融 、安防、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 ,涉及移动智能终端的 本地人脸识别的安全性问题也日渐凸显 ,如,使用相片或者视频进行欺骗 ,在终端上的人脸数据被恶意 劫持等问题 。目前行业中尚未有针对移动终端本地人脸识别的通用的安全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对此没 有统一的标准 ,基于上述考虑 ,提出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测评方法的标准 ,规 范移动智能终端本地人脸识别的安全性要求 ,为国内该领域的相关产品的测评提供依据 ,来促进产业的 健康稳定发展。 XX/T XXXXX—XXXX 1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估方法 ,包括安全目标 、安全威胁分 析、安全技术要求、测试评价方法和安全能力分级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 ,个别条款不适用于特殊行业 、专业应用 ,其他终 端也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238-2010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术语 GB/T 37036.3-2019 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3部分:人脸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 26238-201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人脸识别 face recognition 基于个体的人脸特征,对个体进行识别的过程。   [GB/T 37036.3-2019 ,定义3.1] 3.1.2    人脸特征 face characteristic 可以从个体的人脸信息中提取出的有区别的、可重复的特征信息,从而达到个体自动识别的目的 。 注:人脸特征可包括 :人脸面部的解剖学特征、五官形态特征、特殊标记特征及人脸部因为手术或整容等人为形成 的其他特征等。 [GB/T 37036.3-2019 ,定义3.2] 3.1.3    人脸数据 face data 本部分对处于任何处理阶段的人脸样本、人脸参考、人脸识别特征项或人脸特征的通称。 3.1.4    人脸采集装置 face capture device XX/T XXXXX—XXXX 2收集人脸识别特征信息并将其转换成人脸样本的装置。 注:人脸采集装置可由若干部件组成,例如,发光源、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等。   [GB/T 37036.3-2019 ,定义3.4] 3.1.5    人脸样本 face sample 从人脸采集装置获得的模拟的或数字的人脸特征的表示。 [GB/T 37036.3-2019 ,定义3.5] 3.1.6    人脸识别特征项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从人脸样本中提取的,用于比对的数值或标记。 3.1.7    人脸模板 face template 参考的人脸识别特征项的集合,已存储的人脸识别特征项的集合。 3.1.8    人脸参考 face reference 用于比对的、属于人脸数据主体的一个或多个已存储的人脸样本、人脸模板或人脸识别模型等。 [GB/T 37036.3-2019 ,定义3.9] 3.1.9  比对得分 comparison score 通过比对得到的数值(或值集)。 [GB/T 26238-2010 ,定义2.2.2.3.5] 3.1.10    攻击呈现错误接受率 attack presentation false acceptance rate  在特定场景中,采用攻击呈现手段进行呈现攻击被错误接受为真实人脸呈现的比例。 [GB/T 37036.3-2019 ,定义3.11] 3.1.11    善意呈现错误拒绝率 bona fide presentation false rejection rate  在特定场景中,真实人脸呈现被错误判定为攻击呈现并被拒绝的比例。 [GB/T 37036.3-2019 ,定义3.12]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FAR 攻击呈现错误接受率 Attack Presentation  False Acceptance  Rate BPFRR 善意呈现错误拒绝率 Bona Fide Presentation  False Rejection  Rate XX/T XXXXX—XXXX 3FAR 错误接受率 False Accept Rate FRR 错误拒绝率 False Reject Rate PAD 呈现攻击检测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RPMB 重放保护内存块 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 RTC 实时时钟 Realtime Clock

.pdf文档 YD-T 4087-2022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D-T 4087-2022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第 1 页 YD-T 4087-2022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第 2 页 YD-T 4087-2022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5:50: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