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43.180 R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 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Technicalconditionsforcomputercontrolandinteractivecommunication withvehiclesafetyinspectionequipment 2016-12-13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术语和定义 1 ……………………………………………………………………………………………… 3 传输接口 1 ………………………………………………………………………………………………… 4 通信流程 2 ………………………………………………………………………………………………… 5 数据帧格式与传输 5 ……………………………………………………………………………………… 6 指令执行 5 …………………………………………………………………………………………………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串行接口接线方法 9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车速表检验台通信流程 12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汽车侧滑检验台通信流程 14 ……………………………………………………… 附录D(规范性附录) 轮(轴)重检验台通信流程 16 ………………………………………………………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通信流程 18 ………………………………………………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通信流程 23 …………………………………………………… 附录G(规范性附录) 轮偏检验台通信流程 27 ……………………………………………………………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前照灯检测仪通信流程 29 ………………………………………………………… 参考文献 33 …………………………………………………………………………………………………… ⅠGB/T3319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分析仪有限 公司、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工邦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家龙、杨春生、陈南峰、何桂华、贺宪宁、高建国、曾宪强、李闽东。 ⅢGB/T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 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的传输接口、通信流程、数据帧格式 与传输、指令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测仪器设备。其他机动车检验机构的检测仪器设备可 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控制系统 controlsystem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机动车检验过程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仪器设备状态监控、机动车检验过程监 测、检验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相关信息交换与显示。 2.2 控制指令 controlinstruction 控制系统指示检测仪器设备执行某种操作或进入某种状态的指令。 2.3 返回指令 returninstruction 检测仪器设备主动发给控制系统或收到控制指令后对控制系统回应的指令。 3 传输接口 3.1 接口类型 传输接口支持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 3.2 串行接口 3.2.1 接口支持RS-232-C、RS-422、RS-485标准,接线方式参见附录A。 3.2.2 底层通信协议采用全双工异步串行方式。每帧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 偶校验位。 3.2.3 传输速率为2400bps的整数倍,范围在2400bps~115200bps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3.3 以太网接口 接口支持10M/100M/1000M自适应的全双工通信方式,采用TCP/IP协议。控制系统与检测 仪器设备均采用可设定的静态IP地址;服务端口号可设定。 1GB/T33191—2016 3.4 其他接口 USB、CANBUS、光纤等接口。 4 通信流程 4.1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包括冷机、预热、待机、初始化、待命、检测中、等待取数、检测失败、复位、标定、自 检、调零、故障。各状态具体说明见表1。 表1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表 状态 ASCⅡ码表示 状态描述 冷机 ‘C’ 设备加电最初状态 预热 ‘H’ 设备进行预热 待机 ‘S’ 设备预热完毕 初始化 ‘I’ 检测前准备状态 待命 ‘W’ 等待检测 检测中 ‘T’ 正在进行检测状态 等待取数 ‘D’ 检测完毕等待取结果 检测失败 ‘F’ 检测失败状态 复位 ‘R’ 进行检测完成结束工作,并复位 标定 ‘A’ 设备正在进行标定 自检 ‘V’ 设备正在进行自我检测或清零 调零 ‘Y’ 设备正在进行调零 故障 ‘E’ 设备发生故障,无法进行检测 4.2 指令分类 4.2.1 指令分为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两种。 4.2.2 基本指令包括应答、轮询、查询状态、返回状态、启动自检、自检完成、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启动 检测、检测结束、取数据、返回数据、取实时数据、返回实时数据、复位、复位完成、调零、调零完成、反馈信 息、通知。 4.2.3 扩展指令在基本指令之外,由使用者按照一定规则自行定义。 4.3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 4.3.1 总体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总体通信流程应符合图1的规定。 2GB/T33191—2016 图1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总体通信流程图 4.3.2 调零通信流程 检测仪器设备调零通信流程应符合图2的规定。 3GB/T33191—2016 图2 检测仪器设备调零通信流程图 4.3.3 轮询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多机通信轮询流程应符合图3的规定。 图3 多机通信轮询流程图 4GB/T33191—2016 5 数据帧格式与传输 5.1 指令传输 控制指令与返回指令均基于数据帧格式进行传输。 5.2 数据帧格式 数据帧格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数据帧格式 起始域a地址域b帧长度域c命令域d数据域e校验域f结束域g 02H xxH xxxxH xxH xxH 03H a起始域为02H,是数据帧的起始。 b地址域位于数据帧的第2字节,其中bit0~bit6作为设备的地址,bit7作为数据帧方向标志。bit7为0表示 方向由控制系统到检测仪器设备,为1表示方向由检测仪器设备到控制系统。检测仪器设备如收到数据帧地 址域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符或者数据帧方向标志错误,直接丢弃该数据帧。 c帧长度为数据帧包装的命令域和数据域长度之和,其范围为1~8192。帧长度以2字节无符号16进制数表 示,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d命令域为数据帧的第5字节,以1字节的ASCⅡ字符表示控制指令或返回指令的值。 e数据域从第6字节开始,直到校验域前结束,长度等于帧长度减1。其包含了检测仪器设备向控制系统发送的 数据信息和控制系统向检测仪器设备发出的检测类别、信息码等数据。 f校验域为数据域后的第1个字节,是从地址域开始、到数据域结束的所有字节连续累加后保留低位(单字节) 所得。 g结束域为03H,是数据帧的结束。 5.3 通信时间约束 5.3.1 间隔时间约束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帧时应连续发送,字节发送间隔时间应不大于10ms。接收方如超过10ms没 有收到下一个字节的起始位,应判定指令帧结束。 5.3.2 指令超时约束 检测仪器设备收到控制指令后应在3s内发送返回指令。控制系统发送数据帧后,如超出3s未收 到返回指令的第一个字节,应判定通信失败。 6 指令执行 6.1 基本指令 6.1.1 应答指令 6.1.1.1 正确应答指令 6.1.1.1.1 正确应答指令的值为‘A’。 5GB/T33191—2016

.pdf文档 GB-T 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第 1 页 GB-T 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第 2 页 GB-T 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7 21:32: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