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00
B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270.5—2014
化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Testguidelinesonenvironmentalsafetyassessmentfor
chemicalpesticides—Part5:Leachinginsoil
2014-10-10发布 2015-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GB/T31270《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土壤降解试验;
———第2部分:水解试验;
———第3部分:光解试验;
———第4部分:土壤吸附/解吸试验;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第6部分:挥发性试验;
———第7部分:生物富集试验;
———第8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
———第9部分:鸟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
———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3部分: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第14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第18部分:天敌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9部分: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
———第20部分:家畜短期饲喂毒性试验;
———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
本部分是GB/T3127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文铸、郄凤华、单正军、孔德洋、丁琦、魏方林、郑永权。
ⅠGB/T31270.5—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1 范围
GB/T31270的本部分规定了农药土壤淋溶试验的材料、条件、操作、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试验报
告等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为化学农药登记管理所需进行的土壤淋溶试验,其他类型的农药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农药淋溶作用 pesticideleaching
农药在土壤中随水垂直向下移动的现象,是评价农药对地下水污染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Rf
或Ri表示。
[NY/T1667.5—2008,定义3.3.3]
2.2
供试物 testsubstance
试验中需要测试的物质。
2.3
化学农药 chemicalpesticide
利用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农药。其中有些以天然产品中的活性物质为母体,进行仿制、结构改造,
创新而成,为仿生合成农药。
同义词: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organicpesticide。
[NY/T1667.1—2008,定义2.3.1]
2.4
原药 technicalmaterial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组成的最终产品,不能含有可见的外来物质和任何添加物,必
要时可加入少量的稳定剂。
[NY/T1667.2—2008,定义2.5.1]
2.5
制剂 formulationproduct
由农药原药(或母药)和助剂制成使用状态稳定的产品。
[NY/T1667.2—2008,定义2.4]
2.6
有效成分 activeingredient;a.i.
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NY/T1667.2—2008,定义3.1]
1GB/T31270.5—2014
3 试验概述
农药淋溶作用试验包括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根据农药登记管理法规及其他规定选择相
关方法进行试验。
对于挥发性供试物,土壤薄层层析法应在密闭的层析室内进行。
4 试验方法
4.1 材料与条件
4.1.1 供试物
供试物应使用农药纯品、原药或制剂。
4.1.2 供试土壤
推荐红壤土、水稻土、黑土、潮土、褐土等5类土壤为供试土壤,其中,红壤土pH4.5~5.5,有机质含
量为0.8%~1.5%;水稻土pH5.5~7.0,有机质含量为1.5%~2.0%;黑土pH6.5~7.5,有机质含量为
2.0%~3.0%;潮土pH7.5~8.5,有机质含量为1.0%~2.0%;褐土pH6.5~8.5,有机质含量为0.8%~
1.5%。在代表性地区采集上述土壤中的3种农田耕层土壤,经风干、过2mm筛,室温下贮存,并测定
土壤含水率、pH、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机械组成。若土壤保存期超过3年时,应重新测定pH、有机
质、阳离子代换量等参数。
4.1.3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玻璃板(长20cm,宽7.0cm);
———层析槽;
———玻璃柱(或塑料管,内径不小于4cm、长35cm);
———气相色谱仪或液相色谱仪等。
4.2 试验操作
4.2.1 土壤薄层层析法
称取10g(准确到0.01g)过0.25mm筛的土壤于烧杯中加水(约7.5mL)搅拌,直至成均匀的泥浆
状,用玻璃棒将泥浆均匀涂布于层析玻璃板上,土层厚度随土质的粗细程度不同,控制在0.5mm~
1.0mm之间。在温度为(23±5)℃、避光条件下,将涂布好的土壤薄板晾干后,于距薄板底部1.5cm处
点上药液,点药量为1.0μg~10.0μg,每种处理设置两个平行。待溶剂挥发后,放在装有纯水的层析槽
(液面高度0.5cm)中展开(18cm),然后晾干。如果用放射性标记供试物作供试物,用自显影法求Rf
值;如采用普通供试物时,将薄板上的土壤按等距离分成至少6段,分别测定各段土壤中的供试物含量
及其在薄板上的分布。
4.2.2 柱淋溶法
称取700g~800g(准确到0.1g)过2mm筛的土壤,装于玻璃柱或塑料管中,制成30cm高的土
柱,从下至上利用0.01mol/L氯化钙溶液反渗透法使土柱中水分达到饱和,赶去土柱中存在的空气。
试验前,利用重力作用,滤去多余水分。在温度为(18℃~25℃,±2℃)避光条件下,将0.10mg~
2GB/T31270.5—2014
1.0mg供试物均匀施加于土柱上层,或者均匀拌入10g土壤中,然后让土壤均匀覆盖在土柱顶部,从试
验开始起,土柱顶部覆盖0.5cm厚石英砂,按200mm/48h的降雨量进行模拟人工降雨(若土柱直径为
4cm,则相当于251mL),12h加完,用0.01mol/L氯化钙溶液进行淋溶,收集淋出液。淋洗完毕后,将
土柱均匀切成3段,分别测定各段土壤及淋出液中的供试物含量。
4.3 数据处理
4.3.1 薄层层析法
根据各段土壤中的供试物含量及其在薄板上的分布,按式(1)可求得Rf值。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
Rf=L
Lmax……………………(1)
式中:
L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max———原点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4.3.2 土柱淋溶法
根据各段土壤及淋出液中的供试物含量,按式(2)分别求出其占添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Ri=mi
m0×100 ……………………(2)
式中:
Ri———各段土壤及淋出液中供试物含量的比例,%;
mi———各段土壤及淋出液中供试物质量,单位为毫克(mg);
注:i=1、2、3、4,分别表示组分0cm~10cm、10cm~20cm、20cm~30cm土壤和淋出液。
m0———供试物添加总量,单位为毫克(mg)。
4.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条件包括: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回收率为70%~110%,最低检测浓度限应低于初始添加浓度的1%;
———添加回收浓度应至少为初始添加浓度及其初始添加浓度的10%,每个浓度5次重复。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供试物的信息,包括供试农药的通用名、化学名称、结构式、CAS号、纯度、基本理化性质、来源等;
———供试土壤的类型、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机械组成等基本理化性质;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温度;土壤薄层制备及参数、点样量、展开时间;土柱内径与长度、加药量、
加水量、淋出水量、淋溶时间等;
———土壤和水中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测定条件、线性范围、添加回收率、相对标
准偏差、最小检测量;
———试验结果,包括农药在不同土壤薄层中的分布曲线和Rf值,农药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等;
———淋溶性能等级性划分参见附录A。
3GB/T31270.5—201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土壤淋溶试验评价标准
A.1 薄层层析法
按Rf值的大小,将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划分为五级,见表A.1。
表A.1 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等级划分
等级 Rf 移动性
Ⅰ 0.90<Rf≤1.00 极易移动
Ⅱ 0.65<Rf≤0.90 可移动
Ⅲ 0.35<Rf≤0.65 中等移动
Ⅳ 0.10<Rf≤0.35 不易移动
Ⅴ Rf≤0.10 不移动
A.2 土柱淋溶法
按Ri值的大小,将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分为四级,见表A.2。
表A.2 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性等级划分
等级 Ri/% 淋溶性
Ⅰ R4>50 易淋溶
Ⅱ R3+R4>50 可淋溶
Ⅲ R2+R3+R4>50 较难淋溶
Ⅳ R1>50 难淋溶
4GB/T31270.5—2014
参 考 文 献
[1] NY/T1667.1—2008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
[
GB-T 31270.5-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 土壤淋溶试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4:46: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