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00
B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270.16—2014
化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Testguidelinesonenvironmentalsafetyassessmentforchemicalpesticides—
Part16:Soilmicroorganismtoxicitytest
2014-10-10发布 2015-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GB/T31270《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土壤降解试验;
———第2部分:水解试验;
———第3部分:光解试验;
———第4部分:土壤吸附/解吸试验;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第6部分:挥发性试验;
———第7部分:生物富集试验;
———第8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
———第9部分:鸟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
———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3部分: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第14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第18部分:天敌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9部分: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
———第20部分:家畜短期饲喂毒性试验;
———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
本部分是GB/T31270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燕、范继巧、王娜、韩志华、赵玉艳、王彦华、李少男、蔡道基。
ⅠGB/T31270.16—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1 范围
GB/T31270的本部分规定了CO2吸收法和氮转化法测定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材料、条
件、操作、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试验报告等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为化学农药登记而进行的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其他类型的农药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不适用于易挥发和难溶解的化学农药。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化学农药 chemicalpesticide
利用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农药。其中有些以天然产品中的活性物质为母体,进行仿制、结构改造,
创新而成,为仿生合成农药。
同义词: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organicpesticide。
[NY/T1667.1—2008,定义2.2.1]
2.2
原药 technicalmaterial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组成的最终产品,不能含有可见的外来物质和任何添加物,必
要时可加入少量的稳定剂。
[NY/T1667.2—2008,定义2.5.1]
2.3
制剂 formulationproduct
由农药原药(或母药)和助剂组成、使用状态稳定的产品。
[NY/T1667.2—2008,定义2.4]
2.4
有效成分 activeingredient;a.i.
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NY/T1667.2—2008,定义2.1]
2.5
供试物 testsubstance
试验中需要测试的物质。
2.6
影响率 effectratio
供试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程度,包括抑制率和促进率。供试物处理土壤呼吸强度低于
对照土壤时,表现为抑制,供试物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高于对照土壤时,表现为促进。
1GB/T31270.16—2014
2.7
氮转化 nitrogentransformation
微生物通过氨化和硝化作用,将含氮有机物最终降解为无机终产物硝酸盐的过程。
3 试验概述
3.1 方法概述
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包括CO2吸收法和氮转化法,根据农药登记管理法规及其他规定选择相关方
法进行试验。
3.2 CO2吸收法
在标本瓶内放置两只小烧杯,其中一只盛放土壤,另一只盛放碱液(如NaOH溶液),用于吸收土壤
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CO2。以模拟农药常用量、10倍常用量、100倍常用量时土壤表层10cm土壤中
的农药含量设3种不同处理浓度,将标本瓶密闭并置于25℃±1℃、黑暗条件下培养,并保持土壤含水
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60%,于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5天
更换出密闭瓶中的碱液,测定吸收的CO2量。评价供试物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3.3 氮转化法
过筛的土壤与适量有机底物混合后用供试物处理,同时设置一组不加供试物的对照。试验至少需
设置2个测试浓度,可参考供试物田间最大施用量设置。将土壤置于黑暗、20℃±2℃的条件下培养,
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60%,在培养0d、7d、14d和28d后,从处理组和对照
组中取出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合适的溶剂浸提并测定提取液中硝酸盐的含量。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
的硝酸盐形成率,计算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百分比差异。试验至少持续28d,如果第28天处理组与
对照组的差异不小于25%,则试验需延长,最长至100d。
4 试验方法
4.1 材料和条件
4.1.1 供试物
农药制剂、原药或纯品。
4.1.2 试验土壤
4.1.2.1 CO2吸收法
选用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化性质各异的土壤,试验前先去除土壤中的粗大物块(如石块、植物残体
等),然后过0.85mm筛。
4.1.2.2 氮转化法
试验只需一种土壤,对土壤的要求参见附录A,土壤在用于试验前要先进行处理,先去除土壤中的
粗大物块(如石块、植物残体等),然后过筛,使土壤颗粒不大于2mm。
两种方法采用的土壤最好都为新鲜土壤,如果需要在实验室储存,则应置于4℃±2℃黑暗处保
存,最长保存3个月(土壤的采集、贮存方法参见附录B)。经过储存的土壤,在试验前需进行预培养
2GB/T31270.16—2014
2d~28d。预培养期间土壤的培养条件应与试验条件一致。此外,氮转化法所用的土壤在试验前还需
补充适当的有机底物,例如,苜蓿-青草-青贮谷粉(主要组成部分: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C/N比
在12/1~16/1之间。建议苜蓿粉与土壤的比率为每千克土壤(干重)用苜蓿粉5g。
4.1.3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搅拌器;
———培养箱;
———振荡器;
———离心机;
———滴定仪;
———硝酸盐测定仪;
———标本瓶及其他玻璃器皿等。
4.1.4 试验条件
4.1.4.1 CO2吸收法
土壤样品的培养条件为25℃±1℃,黑暗。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40%~60%之间,变化范围为±5%。如有需要,可添加蒸馏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4.1.4.2 氮转化法
土壤样品的培养条件为20℃±2℃,黑暗。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40%~60%之间,变化范围为±5%。如有需要,可添加蒸馏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4.2 试验操作
4.2.1 CO2吸收法
4.2.1.1 处理与对照的设置
每种土壤设3种不同浓度处理,以模拟农药常用量(推荐的最大用量)、10倍量、100倍量时土壤表
层10cm土壤中的农药含量(计算时假设土壤容重为1.5g·cm3),同时设置一组空白对照,每组至少设
置3个重复。
4.2.1.2 受试物质的制备
水溶性供试物一般用水溶解制备,避免使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如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以防
止破坏微生物菌群。对于难溶物质,可先用合适的溶剂溶解或悬浮,然后包埋石英砂(粒径:0.1mm~
0.5mm)等惰性固体,最后等溶剂完全挥发后再将石英砂与土壤混合。为使供试物在土壤中达到一个
最佳的分布状态,建议每千克干重土壤中加入砂的比例为10g/kg。对照组的土壤样品用等量的水或
砂进行处理。混合时,应确保处理组中的供试物在土壤样品中均匀分布,同时要避免土壤压紧或结块。
4.2.1.3 土壤样品的培养
将混合后的土壤装于小烧杯中,与另一个装有标准碱液的小烧杯一起置于密闭瓶中,于25℃±
1℃、黑暗条件下培养。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60%之间,变化
范围为±5%。如有需要,可添加蒸馏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3GB/T31270.16—2014
4.2.1.4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5天时更换出密闭瓶中的碱液,用滴定
法间接测定吸收的CO2量。
4.2.2 氮转化法
4.2.2.1 处理与对照的设置
试验至少需设置2个测试浓度,低浓度应至少能反映实际条件下能到达土壤的最大量(计算时假定
供试物与5cm的土壤均匀混合,且土壤容重为1.5g·cm3),而高浓度应是低浓度的倍数。对于直接施
用至土壤的农药,应将试验浓度设置为最大预测环境浓度以及5倍的该浓度。对于在1个季节中多次
施入土壤的农药,其较低试验浓度应为最大施用次数与最大预测环境浓度的乘积。但是,试验浓度的上
限不应超过最大单次施用量的10倍。试验同时还需设置一组空白对照,每组至少设置3个重复。
4.2.2.2 受试物质的制备
水溶性供试物一般用水溶解制备,避免使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如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GB-T 31270.16-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6部分 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4:45: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