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3.120.99
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289—2012
消
费品安全设计通则
Designrulesforconsumerproductssafety
2012-12-31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中国电
器工业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荷靓、胡靖、富锐、杨跃翔、王国扣、曾雁鸿、樊运晓、刘霞。
ⅠGB/T29289—2012
引 言
消费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控制消费品安全风险的手段有很多,对消费品
进行安全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在消费品的设计阶段引入风险评估是消除或减小消费品安全风险
的最直接和最有效措施。
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消费品设计人员提供安全设计总体思路和通用设计原则。
ⅡGB/T29289—2012
消费品安全设计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费品安全设计总则、信息识别、预期使用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安全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消费品安全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06.2—2007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2部分:技术原则
GB/T22760—2008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
GB/T25295—2010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费品 consumerproducts
为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而销售的产品。
[GB/T22760—2008,定义2.1]
3.2
预期使用 intendeduse
按照供方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
[GB/T20000.4-2003,定义3.13]
3.3
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 reasonablyforeseeablemisuse
未按供方的规定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但这种结果是由很容易预见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
[GB/T20000.4-2003,定义3.14]
3.4
危害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
[GB/T22760—2008,定义2.3]
3.5
伤害 injury
对人身健康、财产或环境的损害。
注:改写自GB/T20000.4—2003,定义3.3。
1GB/T29289—2012
3.6
风险 risk
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程度。
[GB/T22760—2008,定义2.5]
3.7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risk
按当今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GB/T20000.4—2003,定义3.7]
3.8
残余风险 residualrisk
在实施防护措施后还存在的风险。
[GB/T20000.4—2003,定义3.9]
3.9
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
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GB/T22760—2008,定义2.11]
3.10
使用说明 instructionforuse
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使用产品的信息工具。它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标志等形式表达,
它可以用文件、词语、标牌、符号、图表、图示以及听觉或视觉信息,采取单独或组合的方法使用,它们可
以用于产品上、包装上,也可作为随同资料,如:活页资料、手册、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以及计算机用资料
交付。
[GB/T5296.1—1997,定义3.2]
4 总则
4.1 总体要求
消费品安全设计时:
a) 应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
b) 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c) 应符合资源、环境保护及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d) 应系统考虑消费者、消费品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e) 应考虑消费品整个生命周期,保障消费者在消费品预期正常使用、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及故障
情况下的安全。
4.2 一般流程
消费品安全设计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信息识别;
b) 预期使用分析;
c) 风险评估;
d) 安全设计。
2GB/T29289—2012
图1 消费品安全设计一般流程
5 信息识别
应识别、收集、整理与消费品安全设计相关的各类信息,信息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与消费品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等;
b) 相关消费品标准,包括与消费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等;
c) 相关数据库信息,如召回通报、消费警示等;
d) 消费者投诉信息;
e) 媒体报道信息;
f) 行业研究报告、专家意见等;
g) 其他相关信息。
3GB/T29289—2012
6 预期使用分析
6.1 概述
对消费品预期的合理使用、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和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消费人群、
消费品和使用环境三者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6.2 消费人群分析
6.2.1 使用人群
确定消费品的预期使用人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一般人群;
b) 需要特殊考虑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妇等;
c) 其他特殊人群。
6.2.2 人群特征
对消费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智力水平、身体能力、受教育程度、风险偏
好程度、使用该消费品的熟练程度等。
6.2.3 使用行为
分析消费者对消费品预期的合理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考虑消费者的正常操作和可能的误
操作及故障情况下的行为。
6.3 消费品特性分析
对消费品自身具有的特性,如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使用时间及频次、暴露方式等进行
分析。
6.4 使用环境分析
应对消费品可能的使用环境进行识别,包括温度、湿度、能见度、毒害性、酸碱度等。除考虑正常的
使用环境和可合理预见的非正常使用环境外,还应考虑严酷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环境的突变情况,如极
端气候、粉尘等环境条件。
7 风险评估
7.1 概述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危害识别、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三个步骤,尽可能识别出消费品生命周期各阶
段、各环节给最终消费者在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及生物危害,研究
消费品安全事故的触发、传递、致害机理,确定消费者受到伤害的关键路径,指导消费品安全设计,使安
全设计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
7.2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应从消费人群、消费品和使用环境三方面综合考虑,并可通过采用不同的危害识别方法来
实现,例如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FMEA)、
4GB/T29289—2012
GB-T 29289-2012 消费品安全设计通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3:37: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