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71.040.40 G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073—2010 有 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 安全评价导则 Safetyguidelinefortheevaluationoftoxicand flammablegasdetectionsystems 2011-01-10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鹰、周鹏云。 ⅠGB/T26073—2010 有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 安全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安全监测的固定式气体检测系统评价的术语和定义、项目和内容以及气体检测 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有毒和易燃气体检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消防及安全守则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老化 conditioning 将气体传感器暴露于被测气体以更快地稳定其性能的必要步骤。 2.2 故障安全继电器 fail-saferelay 断电时,自动防故障装置自动回归安全操作条件的报警继电器。 2.3 过滤延迟 filterlag 由于化学、机械或电子滤波器引起的传感器检出时间的滞后。 2.4 锁定 latching 报警继电器在报警条件解除后不会自动复位,警报必须通过人工解除。 2.5 中毒 poisoning 被测气体以外的其他气体暂时或永久地使传感器无法工作。 2.6 量程漂移 spandrift 传感器或气体检测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校准点或量程的偏离。 2.7 替代气体 surrogategas 能够模拟被测气体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用于传感器的校准,以避免或减少高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 使用。 2.8 零点漂移 zerodrift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零点示值的漂移量。 1GB/T26073—2010 3 评价的项目和内容 3.1 精确度 检测系统规定的精确度是多少。该精确度在哪个时间段(该检测系统应进行的校准之前)内有效。 3.2 报警 是否有故障报警。每一检测点有几种报警水平。检测点可设置的报警范围是多少。报警器是否可 以进行调节。在何种情况下会启动报警器。报警器是单个检测点专用还是一组检测点共用。 3.3 校准 3.3.1 是否有校准要求。多久校准一次,如何完成。校准可在距离检测点较远的地段完成还是必须在 现场完成。校准需要使用哪些仪器。是否可使用替代气体。是否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校准的准确度 是否会受到湿度的影响。 3.3.2 在系统启动多长时间后可以对气体检测系统进行校准。 3.4 认证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具有必要的认证证书。 3.5 通讯 气体检测系统可给出何种连续通讯,支持何种通讯协议。通讯是单向还是双向。 3.6 老化要求 检测系统是否需要定期老化。 3.7 成本 设备及安装的初期成本。系统的使用成本。扩大系统检测能力的新增成本。 3.8 数据存储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带有数据存储系统。 3.9 诊断 系统包括哪些诊断功能。系统内部的电器或机械故障是否能被检出。检出故障后是否会启动报 警。诊断结果是否通过模拟和/或数字输出进行通讯。气体检测系统是否对故障建档。自动防故障装 置是否能够发现故障。系统是否会提醒用户需要进行校准。是否对通讯输出进行监控。 3.10 显示 气体检测系统可提供何种本地显示。显示器位于何处。能否以工程单位显示气体含量水平并以信 号灯指示警报。其他诊断和控制功能启动时是否能显示。结果是否易于远程读取。 3.11 漂移 气体检测系统在30天、60天、90天以及180天内的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各是多少。系统是否对漂 移进行补偿。 2GB/T26073—2010 3.12 环境条件 气体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耗材储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是多少。环境变化,如湿度快速瞬 变或温度变化是否会使气体检测系统读数迅速升高或漂移到报警条件。 3.13 设备故障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能够报告单点故障。何种故障模式会同时限制气体检测及故障报告。 3.14 系统扩展 气体检测系统能否进一步扩展以容纳新增检测点。将其整合入用户系统(硬件、安装、程序等)的难 度如何。 3.15 多点巡回采样系统 3.15.1 采样距离 气体检测系统的最大采样距离。采样管线内壁吸附引起的测定误差。 3.15.2 采样周期 如进行多点采样,对同一检测点进行一次测量的时间间隔。 3.15.3 样品污染 多点采样时,应如何避免管路系统被污染和相互反应。 3.16 过滤延时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使用了任何可能减缓响应的机械、化学或电子过滤器。预计延迟时间是多少。 3.17 安装和布线 系统能否以主干线(总线、环形、星形)的构造布线。是否有特殊的要求以确保不出现接地回路 故障。 3.18 隔离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有特殊的电气隔离或接地要求。 3.19 检测限值 3.19.1 报警下限 为气体检测系统设定的、使其不会因传感器的漂移或信噪比而启动报警的最低报警水平。 3.19.2 检测下限 对于每一种气体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低含量值。 3.19.3 检测上限 气体检测系统能可靠测量的最高气体含量值。 3GB/T26073—2010 3.20 线性 在气体检测系统全量程上结果输出的线性情况。 3.21 维修间隔 制造商建议的维修频率。维修涉及的方面。哪些部件可能需要维修或定期更换。 3.22 其他公用设施 除供电之外,系统运行还需要的公用设施。如压缩空气、氢气、氧气等。 3.23 输出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有模拟输出、数字输出或继电器输出。每个系统有多少输出装置。 3.24 物理规格 气体检测系统的尺寸规格。 3.25 中毒 气体检测系统是否容易受到会降低系统性能或使其被污染或不能运行的气体或蒸气的影响。 3.26 定位效应 为使气体检测系统实现最优化运行,是否对传感器、检测器或采样点有特定方位的要求。 3.27 断电 系统断电时气体检测系统会出现什么情况。供电恢复后,系统完全运行的滞后时间是多少。 3.28 电力要求 系统对电力(交流、直流、电压和电流)的要求。气体检测系统对总功率的要求。 3.29 恢复时间 气体检测系统一旦接触高浓度被测气体之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恢复到原定被测气体浓度值的百分 之十。 3.30 重复性 气体检测系统反复测定相同浓度气体时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3.31 寿命 气体检测系统,包括主机、检测传感器以及消耗品的预期寿命。 3.32 耗材 系统是否含有消耗品。每隔多久对其进行更换。耗材更换是否可由用户进行,还是必须由制造厂 人员前来服务。 3.33 分辨能力 系统对气体浓度变化的分辨能力如何。用户能否对分辨能力进行选择。 4GB/T26073—2010

.pdf文档 GB-T 26073-2010 有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安全评价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6073-2010 有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安全评价导则 第 1 页 GB-T 26073-2010 有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安全评价导则 第 2 页 GB-T 26073-2010 有毒与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安全评价导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2:01: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