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83—2012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elve tia siliquosa seedling production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83 —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刚、李美真、詹冬梅、刘梦侠、王翔宇、刘玮、徐智广、吴海一。 DB37/T 2083 —2012 1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人工育苗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育苗设施、种菜、采苗 和苗种培育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鹿角菜人工育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育苗条件 3.1 育苗场环境 育苗场环境应符合GB 18407.4-2001的要求。 3.2 育苗设施 3.2.1 室内育苗及培育车间 车间内育苗池呈阶梯式,水从高位池逐级流下。车间内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状况。 3.2.2 育苗池 规格8m ×1m×0.5m,池壁厚度20cm,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端留置水流缓冲槽。使用前用消毒液喷 洒洗刷池底和池壁,用砂滤海水冲洗2~3遍。 3.2.3 水流缓冲槽 规格为80cm×15cm×40cm,水流缓冲槽与育苗池间隔池壁厚度10cm,池壁上留有透水孔5个~8个, 孔径3cm~4cm。 3.3 附着基及处理 3.3.1 化纤布帘 规格为2m×0.3m,两端用钢条固定。采苗前用淡水浸泡苗帘15d,高温消毒2h以上,然后进行洗刷、 晒干后备用。 DB37/T 2083 —2012 2 3.3.2 棕帘 规格为1.25m/股× 50股,苗绳总长62.5m。采苗前用淡水反复浸泡15d,进行高温消毒、晒干后备用。 3.3.3 水泥板 规格为0.25m ×0.25m×0.05m,采苗前用海水浸泡30d,然后用淡水浸泡10d,15mg/L高锰酸钾消毒 后备用。 3.4 水质条件 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 4 种菜 4.1 种菜选取 选择潮间带自然生长、营养枝粗大、在顶端形成膨大的生殖托的健康鹿角菜成体作为种菜。 4.2 种菜采集 用剪刀将种菜顶端生殖托剪下,保留主枝。 4.3 生殖托处理 生殖托用棉布擦洗干净,去除杂藻及敌害生物,干露处理2h。 5 采苗 5.1 采苗时间 鹿角菜成熟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采苗时间为9月初至9月底。 5.2 采集方法 育苗池内布好附着基,水泥板放于最底层,棕帘和化纤布 帘铺于水泥板上,平均每帘用种菜1kg, 同时进行受精卵采集。池内注入新鲜海水,水深30cm左右,将处理好的种菜均匀分布于附着基上,每天 翻动种菜3次。 5.3 附着时间 附着时间为20h~30h,镜检玻片,受精卵密度15个~20个/视野(10×10),即可将种菜捞出。 6 苗种培育 6.1 室内培育 6.1.1 培育条件 水温16℃~20℃, 光照强度控制在4000lx~9000lx, 控制海水中营养盐浓度为N03-N: 3 g/m 3~6g/m3, PO4-P:0.3 g/m3~0.6g/m3。

.pdf文档 DB37-T 2083-2012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2083-2012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2083-2012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2083-2012 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26: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