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 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DB34/T218-2001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采捕、培育标准、水域条件、运输、饲养管理、 放流及收获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长江干流流域的池塘、浅水草型湖泊选育原种亲蟹、仔蟹和扣蟹的生产技术操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98 渔业水质标准 DB34/T082-1993 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 3.1 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 采捕自长江干流流域和主产卵场水域中的符合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生态、生化遗传和分 子遗传标准的原种中华绒螯蟹。 3.2 蟹苗 能适应淡水生活,五日龄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一般 12 万只-15 万只/千克。 3.3 长江天然蟹苗 采捕于长江口至崇明岛一带河口处的天然水域,由原种中华绒螯蟹蟹种群繁殖的蟹苗。 3.4 仔蟹 蟹苗经第一次蜕皮变态成蟹形,谓之Ⅰ期仔蟹;经第二次蜕皮,谓之Ⅱ期仔蟹,以此类推。经 20 天-60 天育至 2000 只-20000 只/千克的幼体。 3.5 长江天然仔蟹 在长江口向上游延伸的天然水域捕获的长江天然蟹苗变态生长而成的仔蟹。 3.6 幼蟹 仔蟹继续生长至当年秋冬,育成 100 只-1000 只/千克的幼体。 3.7 长江天然幼蟹 在长江干流江段及其流域捕获到的由长江天然仔蟹生长而成的幼蟹。 3.8 成蟹 在中华绒螯蟹经过二秋龄生长完成最后一次生殖脱壳,达到生理学意义上的性成熟,谓之成蟹。 3.9 性早熟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5-18发布 2001-05-18实施 DB34/T218-2001 相对于正常二秋龄性成熟,而在一秋龄就达到生理学意义的性成熟。 3.10 亲蟹 在满足生殖的前提下,参与生殖过程的成蟹。 3.11 抱卵蟹 完成生殖过程中的交配、产卵阶段,将产出的卵粘附在自身腹肢内侧的刚毛上的雌蟹。 3.12 长江天然抱卵蟹 采捕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种群,主产卵场在崇明岛一带海域的抱卵蟹。 4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由形态、分类、生态、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五个要素指标构 成(详见附录 A) 。 5 原种来源 5.1 在长江河口交界处崇明岛一带水域,利用船只,拖网等捕捞蟹苗。 5.2 在崇明岛至江阴江段,以就地收购的方式收集渔民现捕的仔蟹。 5.3 在江阴至安庆江段,主要是马鞍山至铜陵江段,利用船只、网具直接采捕扣蟹或就地收购渔民 现捕的幼蟹。 5.4 严格引进、采捕长江天然抱卵蟹定点繁育的蟹苗。 6 原种选育 6.1 将采捕的天然蟹苗培育成幼蟹或直接采捕天然幼蟹,按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生态标准先进行人工选择,即一级筛选;选择出的群体中再随机抽样,经有法律效力的种质鉴定部门进行生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鉴定,全部符合上述四个标准的群体,视为长江水系原种蟹。天然幼蟹选择率为 90%,大眼幼体育成幼蟹后选择率为 80%。 6.2 将天然蟹苗培养的幼蟹或天然幼蟹在池塘或大水面原种保护区培育成成蟹后,按照一级筛选的方法再进行一次筛选,即二级筛选。选出的群体视为长江水系原种成蟹,并可作为亲蟹使用,选择率30%-50% 。 7 原种培育 7.1 天然蟹苗培育成仔蟹 7.1.1 蟹池 面积 1/15公顷 -2/15公顷,水深 0.5米-0.8米,坡比 1:3,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 方便。 7.1.2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用砖砌 60厘米带倒檐防逃墙,墙外面用 80厘米密网加 50厘米塑料簿膜围栏,进出水 口用密眼聚乙烯网封住。 7.1.3 清塘及设置隐蔽物 7.1.3.1 清塘施肥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也可用漂白粉等清塘药物。生石灰每 1/15公顷用 75千克-100 千克带 水清塘。蟹苗下塘前 3天-5天,每 1/15公顷施有机肥 150千克左右。 7.1.3.2 设置隐蔽物 池内栽种水生植物约占水面 1/4。栽种菹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7.1.4 蟹苗运输及放养 7.1.4.1 运输方式 采用蟹苗箱干法运输,规格一般为 60厘米×30 厘米×6 厘米。 装苗前,将蟹苗箱浸湿,箱底放适量洗干净的新鲜水草,一般每只箱装苗 0.5千克。每组蟹苗 DB34/T218-2001 箱各层之间要紧密牢固,并用湿毛巾被遮盖避风保温。装运应在夜间进行,专人押送并用天然河水、 塘水、适时适量喷洒。 7.1.4.2 蟹苗放养 六中月下旬捕获每千克 12万只-14万只的长江天然蟹苗,经过除野,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为 350 只-400只,运输途中的温度与下塘的温度不超过±3 ℃。 7.1.5 饲养管理 7.1.5 饲料投喂 蟹苗下塘 3天内每天以鱼糜蒸蛋投喂。首先将蒸好的鱼糜蛋羹放入盆内充分捣碎过筛,去除悬 浮物加水拌匀,遍池均匀泼洒;每天 8次,白天夜晚各 4次。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 100%-150% ;3 天后,每天 5次-6次,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 50%;10天后,改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投喂人工配合 饲料时沿池边遍撒,日投饵量逐渐降至 20%,投喂次数降至 3次-4次。 7.1.5.2 日常管理 蟹苗下池后前 10天每两天加水一次,每次 5厘米左右。10 天后进行换水,池水水位保持相对 稳定。配备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7.1.5.3 捕获 Ⅲ-Ⅴ期仔蟹捕捞采用放水诱捕,选留体质健壮、肢体健全、规格整齐的每千克 0.5万只-1万只 左右的仔蟹,选择率为 75%,分池再行稀放培育仔幼蟹或放养大水面。 7.2 幼蟹的池塘培育 7.2.1 蟹池条件 面积 2/15公顷 -1/3公顷,水深 0.8米-1.3米,其它同蟹苗培育池。 7.2.2 防逃设施 同蟹苗培育池。 7.2.3 清塘及设置隐蔽物 同蟹苗培育池 7.2.4 放养量 每千克 0.5万只 -1万只左右的仔蟹,每 1/15公顷放 2万只。 7.2.5 饲养管理 7.2.5.1 饲料投喂 以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饵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贝类等。颗粒饲料投饵量为蟹体重量的 10%左 右。 7.2.5.2 日常管理 7天-1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 3厘米-5厘米,透明度保持在 35厘米 -40厘米。每 20天全 池泼洒一次生石灰乳,每 1/15公顷每米水深泼洒 20千克,保持 PH值7.5-8.5。 7.2.6 捕捞 幼蟹捕捞采取放水诱捕和地笼张捕,选留体质强壮、肢体齐全、规格整齐、无性腺成熟的每千 克200只-300只的幼蟹,选择率为 80%。或放大水面、池塘养殖。 7.3 成蟹池塘培育 池塘面积 2/15公顷-1/3 公顷,水深 1米-1.5米,水源足,排水方便无污染,做好防逃设施后清 塘。每 1/15公顷投幼蟹 1000只。饲料以小杂鱼、蚌肉、麦子、青菜等为主,日投饵量 5%-10%,做 DB34/T218-2001 好换水防逃管理工作。 7.4 成蟹的大水面增殖 7.4.1 水体与清野 利用大水面原种保护区天然水域,采用围、捕、钓三层刺网渔具渔法清除多凶猛鱼类,进出水 口建好防逃设施,每道口子设双道拦网,设置人工升降活门,注重隔离,以防放流的幼蟹、鱼种外 逃和其他水域养殖的蟹混杂入内。 7.4.2 幼蟹放养 在11月底至翌年 2月,选择水草茂盛、饵料丰富、环境优越的草荡区投放其中,边行船边让幼 蟹往水中爬放。每 1/15公顷放 20只-100只,保证一次放足。 7.4.3 饵料 天然饵料。 7.4.4 管理 加强渔政管理,配备专门管理机构,日夜巡逻。 7.4.5 起捕 9月中下旬开始捕捞,用网筛、裤笼、丝网张捕,回捕率约为 40%。 8 选留亲蟹 选择蟹体健壮、肢体齐全、爬山活跃、体重雌蟹 125克以上,雄蟹 150克以上的二龄绿蟹作为 亲蟹。雌雄性比为 1:1或1.5-2:1配对,选择率为 30%-40% 。 9 亲蟹暂养 选留亲蟹雌雄分池饲养,每 1/15公顷放 100千克 -150千克,繁育前要继续加强投饵,日饵量不 低亲蟹体重的 3%。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长江水系原咱中华绒螯蟹选择标准 A1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标准 头胸甲隆起,呈不规则椭圆形,背甲淡绿或黄绿色,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有 6个对称的突起, 各具颗粒。胃、心区分界明显。额缘分 4叶,呈锐齿状,前侧缘具 4齿,突出尖锐,末齿最小。螯 足雄比雌大,掌部绒毛较少,掌部两指基部内、外侧面密生绒毛。步足扁平、第一至三步足腕节与前节的背缘均具刚毛,末对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皆密具刚毛;末对步足指节长细而窄。雄性第一腹肢粗壮,末端几丁质突起短小,稍弯向背外方。腹部银白色,雄性三角、雌性圆大。 A2 中华绒螯蟹种的生物学分类标准 A2.1 第三颚足内肢坐节与长节较狭,左右颚足间的空隙大。蟹足钳掌

.pdf文档 DB34-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18-2001 长江中华绒螯蟹原种选择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7:59: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