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150 B 50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375—2017 代替 DB11/T 375-2006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List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 2017 - 03 - 22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37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DB11/T 375—2006《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与DB11/T 375—2006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 1); ——修改了检疫名录(见 3,2006 年版的 3); ——修改了病原检测方法(见 4.2,2006 年版的 4);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 A、B、C、D、E、F、G、H、I、J(见 2006 年版的附录 A、B、C、D、E、F、 G、H、I、J); ——删除了结果报告单(见 2006 年版的 5); ——增加了采样、抽样规格、抽样水温的规定(见 4.1);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A“鲫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 (见附录 A)。 请注意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欢、王姝、王小亮、王静波、曹洁、徐立蒲、那立海、贾丽、张文、王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 375—2006。 I DB11/T 375—2017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生动物检疫以及相关疫病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805.1 鱼类检疫方法 第1部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GB/T 15805.2 鱼类检疫方法 第2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GB/T 15805.4 鱼类检疫方法 第4部分:斑点叉尾鮰病毒(CCV) GB/T 15805.5 鱼类检疫方法 第5部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SC/T 7212.1 鲤疱疹病毒检测方法 第1部分:锦鲤疱疹病毒 SN/T 2503 淡水鱼中寄生虫检疫技术规范 SN/T 3584 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3 检疫名录 检疫对象及其相应的检疫范围见表1。 表1 检疫名录 检 序号 疫 对 象 检 疫 范 围 1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aemia of carp,SVC) 鲤鱼、锦鲤、金鱼等鲤科鱼类 2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GCRV) 青鱼、草鱼 3 传 染 性 造 血 器 官 坏 死 病 ( 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 虹鳟等冷水性鲑科鱼类 4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 鲤、锦鲤 5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GFHN) 金鱼、鲫 6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PN) 虹鳟等冷水性鲑科鱼类 7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hannel catfish virus disease ,CCVD) 斑点叉尾鮰 8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淡水鱼类 4 病原检测 4.1 采样方法 1 DB11/T 375—2017 采样按照SC/T 7103的规定执行,抽样规格及抽样水温见表2。 表2 抽样规格及抽样水温 检 疫 对 象 序号 抽 样 规 格 抽 样 1 鲤春病毒血症 苗种或成鱼 10℃~20℃ 2 草鱼出血病 苗种或成鱼 20℃~30℃ 3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6 月龄以下苗种 8℃~15℃ 4 锦鲤疱疹病毒病 苗种或成鱼 20℃~30℃ 5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苗种或成鱼 15℃~26℃ 6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3 月龄以下苗种 10℃~14℃ 7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苗种或成鱼 25℃~30℃ 8 小瓜虫病 苗种或成鱼 15℃~25℃ 4.2 检测方法 病原检测方法见表3。 表3 检测方法 序号 2 检 疫 对 象 检 测 1 鲤春病毒血症 GB/T 15805.5 2 草鱼出血病 SN/T 3584 3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GB/T 15805.2 4 锦鲤疱疹病毒病 SC/T 7212.1 5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见附录 A 6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GB/T 15805.1 7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GB/T 15805.4 8 小瓜虫病 SN/T 2503 方 法 水 温 DB11/T 375—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 A.1 病原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GFHNV)。 A.2 样品要求 A.2.1 水温 采集样品时的水温应在15℃~26℃。 A.2.2 品种 采样品种为金鱼、鲫及其杂交种。优先采集金鱼,其次为鲫鱼,及其它杂交品种。 A.2.3 数量 按照SC/T 7103 执行。 A.2.4 状态 已死亡鱼样不采集。 A.2.5 信息采集 需采集金鱼、鲫及其杂交种发病情况、混养其它鱼类发病情况、采样水温等信息。 A.3 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A.3.1 临床症状 患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金鱼、鲫,特别是杂交种,具有下列临床症状: ——最显著的特征为鳃部严重充血, 濒死病鱼鳃部开始大量出血,血液不断的顺着鳃丝流到体外; ——体表、下颌等处分布大量点状出血点; ——病鱼没有生气,不吃食,在水面缓游,病情严重时由于严重贫血使得鳃明显退色,皮肤和鳃上 有白色斑块,症状和锦鲤发生的锦鲤疱疹病毒病不同; ——将病鱼解剖后可见其肝发白,脾和肾肿大,脾上有白色结节。 A.3.2 流行病学特征 患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金鱼、鲫,特别是杂交种,具有下列流行病学特征: ——GFHNV 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它的感染谱较小,仅感染金鱼、鲫,特别是杂交种; ——该病流行的水温适宜范围为 15~26℃,即当池塘水温自然上升至 15℃时,疾病开始发生,而 继续上升至 26℃以上时,这种疾病发生率会大幅度下降;而当秋季温度开始下降,特别是降 3 DB11/T 375—2017 低到 26℃以下时会再次流行; ——该病严重时死亡率较高(可以达 90%以上);被感染的鱼可以长期带毒。 A.4 实验室检测 A.4.1 试剂和材料 A.4.1.1 水:符合GB/T 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 A.4.1.2 GFHNV阳性样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A.4.1.3 Taq酶:-20℃保存,不能反复冻融或温度剧烈变化。 A.4.1.4 dNTP:含dCTP、dGTP、dATP、dTTP各10 mmoL/L。 A.4.1.5 MgCl2:25 mmoL/L。 A.4.1.6 引物:浓度为100 pmoL/μL。其序列如下: ——CyHV-pol-F:5’-CCCAGCAACATGTGCGACGG-3’; ——CyHV-pol-R:5’-CCGTARTGAGAGTTGGCGCA-3’。 ——扩增 CyHV 1-3 型 pol 基因 362 bp 片段。 A.4.1.7 引物:浓度为100 pmoL/μL。其序列如下: ——GFHVN-F:5’-CTACACGCCTCGCATCAT-3’; ——GFHVN-R:5’-CTCCACGGTCCTCATCTT-3’。 ——扩增 GFHNV DNA helicase 基因 451 bp 片段。 A.4.2 器材和设备 A.4.2.1 A.4.2.2 A.4.2.3 A.4.2.4 A.4.2.5 A.4.2.6 A.4.2.7 普通冰箱和超低温冰箱。 组织研磨器。 离心机和离心管。 PCR扩增仪。 水平电泳仪。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紫外观察灯或凝胶成像仪。 A.4.3 样品处理 A.4.3.1 取肾、脾、鳃和脑组织,成熟雌鱼还需取卵巢液。 A.4.3.2 将所取样品匀浆成糊状,按1:10的最终稀释度悬于磷酸盐缓冲液或M199细胞培养液。 A.4.4 DNA抽提 A.4.4.1 CTAB+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 将450μL悬液放入1.5mL的离心管,再加入450μL CTAB溶液并混匀,25℃作用2小时。在含有样 品的离心管中加入600μL抽提液Ⅰ,用力混合。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水相(约800μL)。再加 入700μL抽提液Ⅱ,用力混合。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水相(约600μL)。再加入预冷的1.5倍 体积的无水乙醇(约900μL),倒置数次混匀后,放置离心管于-20℃下,至少8h后取出。12000r/min 离心30min,倒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吸干液体。加11μL DEPC水溶解后,作为PCR模 板。 4 DB11/T 375—2017 A.4.4.2 DNAzol抽提法 将100μL悬液放入1.5ml的离心管,再加入1ml DNAzol,颠倒混匀5次,室温下静置5min,10600g (114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约1ml,加入0.5ml无水乙醇,颠倒混匀5次,室温下静置5min,18000g (15000r/min)离心30min;吸弃上清,加入500μL 75%的乙醇清洗,18000g(15000r/min)离心5min; 吸弃乙醇,干燥5min;加入50μL DEPC水(60℃预热),60℃保温5min;即为提取的DNA,作为PCR 模板。 A.4.4.3 DNA提取试剂盒抽提法 具体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A.4.5 DNA扩增 A.4.5.1 扩增CyHV pol基因反应体系为100μL:在0.2mL反应管中加入10μL模板、 2.5μL dNTP、10 μL 氯化镁溶液、10μL 1

pdf文档 DB11-T 375-2017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375-2017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375-2017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375-2017 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及病原检测方法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25: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