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30 P66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311—2017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ement stabilized material with crack resistance and interlock characteristic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7 - 09 - 25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25 实施 发 布 DB32/T 331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进、凌晨、蒲政、吴春颖、曹荣吉、胡静媛、郑炳锋、王振、陈科、刘伟、 叶勤。 I DB32/T 3311—2017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总则、一般 规定、施工准备、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铺段施工、施工要点及质量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DB32/T 1246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层 base 直接位于沥青路面面层下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的结构层。 3.2 水泥稳定碎石 cement stabilized material 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与被稳定碎石共同拌合形成的混合料。 3.3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 characteristics cement stabilized material with crack resistance and interlock 1 DB32/T 3311—2017 通过混合料合成级配的控制,形成骨架嵌挤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3.4 集料 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机制砂、石屑、砂等。 3.5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the optimum water content and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进行击实或振实试验时,在含水量——干密度坐标系上绘出各个对应点,连成 圆滑的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6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 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3.7 松铺厚度 thickness of loose paving material 未经压实的材料层厚度。 3.8 松铺系数 coefficient of loose paving material 材料的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之比值。 3.9 容许延迟时间 permitted delay time 在满足强度标准的前提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后至碾压成型之前所容许的最大时间间隔。 3.10 碾压遍数 compaction time 压路机沿相同或相近轮迹往返碾压各1次,成为碾压1遍,并以此方式计算碾压数量。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ρd:混合料的干密度(g/cm3)。 ρw:混合料的湿密度(g/cm3)。 ω:混合料的含水量(%)。 Rc: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Rd: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2 DB32/T 3311—2017 5 总则 5.1 为规范江苏省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促进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特制定本标准。 5.2 本标准依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相关的文件、 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指南编写。 5.3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工程、大中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的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 层施工。 5.4 应采用符合本规范的原材料、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规定。在满足实际工程技术要求 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当地材料。 5.5 宜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路面基层抗裂效果。 5.6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工期必须服从于质量、施工环境温度、材料准备等相关要 求,不得随意提前。 5.7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应改善层间粘结,提高路面耐久性。 5.8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降低能源和材料 消耗,保护环境。 6 一般规定 6.1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密实的施工工艺。 6.2 当沥青路面基层采用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时,应采用分层施工方法,分层压实厚度 宜不超过 20cm,不小于 15cm。 6.3 在正式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铺段,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试铺段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是正常路段的 两倍。 6.4 基层施工前,应对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 比。 6.5 在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施工中出现离析, 对已经出现的离析应在碾压前进行处理,将其铲除重铺。 6.6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宜在冰冻到来的 15d 之前完成施工,禁止在气温低于 5℃状态 下施工,并宜避免在高温天气施工,气温高于 35℃应采取特殊措施施工。 6.7 宜避免在雨季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6.8 路面基层施工应连续作业,中途不宜停工,尽量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应与正常路段一次成型。 6.9 同一路段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左右幅施工应错开。当基层分层施工时,单幅两层连 续施工完成并养生到位后,再开始另外单幅的施工。 7 施工准备 7.1 7.1.1 7.1.2 7.2 一般规定 调查沿线料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确定拌和场的具体位置及平面布置。 应在下承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上面结构层施工。 技术准备 3 DB32/T 3311—2017 7.2.1 7.2.2 7.3 应与相关试验检测机构,开展水泥、集料、混合料等原材料、成品料的试验比对工作。 应按规定对路线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测点的加密。 机械准备 路面基层的机械设备配置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 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拌和机 台 1 产量大于 400t/h 水泥钢制罐仓 个 2 配有水泥破拱器 摊铺机 台 2 型号及磨损程度宜相同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8T 以上) 台 不少于 2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0T 以上) 台 不少于 2 轮胎压路机(25T 以上) 台 不少于 2 装载机 台 2 自卸汽车(15T 以上) 辆 不少于 15 洒水车 辆 4 注:机械设备为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个工作面所配置。拌和机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口必须安装钢 筋网盖;拌和机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7.4 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主要检测试验仪器配置不低于表2的要求。 表2 试验仪器配置 试验仪器名称 数量 备注 水泥胶砂振动台 1台 ISO 法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 1台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仪 1台 安定性检验仪 1台 水泥剂量测定设备 1套 重型击实仪 1台 振动成型仪 1台 恒温烘箱 1台 抗压试件制备与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1套 标准养护室 1间 脱模器 1台 标准养护设备 1台 灌砂筒等压实度测定设备 1套 标准筛 1套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1台 压碎值仪 1台 宜优先采用振动成型仪 方孔 4 DB32/T 3311—2017 表 2 试验仪器配置(续) 7.5 试验仪器名称 数量 针片状测定仪器 1台 砂当量仪 1台 取芯机 1台 3 米直尺 1件 备注 料场及材料准备 7.5.1 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7.5.2 料场场地须硬化处理、采用隔墙确保不串料、设置排水沟防止料场积水、宜采用蓬布或防雨棚 等覆盖措施。 7.5.3 路面基层正式施工前,材料储量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其中基层集料满足 5d ~ 7d 的用量要求。 7.6 下承层验收与准备 7.6.1 底基层验收与准备 底基层验收与准备包括以下内容: a) 底基层外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b) 底基层缺陷应进行检查和修复。 c) 清除底基层表面浮土,用鼓风机将下承层浮灰及杂物清理干净。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 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部分扫出路外;局部低于设计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挖除重 铺或用基层找平。 d) 测量人员提前恢复中线,直线段宜每 10m 设一中桩,平曲线每 5m 设一个中桩,在两侧路肩外 边缘设置指示桩,指示桩应明显标记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的设计高度,用白灰画出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的边缘线。 e) 底基层的表面沉降速率应达到连续两个月小于 5mm/月才可铺筑基层。 7.6.2 下基层验收与准备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下基层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8 材料要求 8.1 水泥 8.1.1 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应符合 JTG E30 与 GB/T 1346 的规定。其初凝时间应不小于 4h,终凝时间宜不小于 6h,宜采用 42.5 级及以上缓凝水泥,原则上快 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
DB32-T 3311-2017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1:05: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