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010 G00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15—2018 氯乙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loroacetic acid industry 2018 - 05 - 17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37/T 321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民基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云飞、孙连付、张桂英、李厚祥、李洋、李建军、王建芹、范立强。 I DB37/T 3215—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氯乙酸生产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氯乙酸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氯乙酸生产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 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 3215—2018 氯乙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乙酸行业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氯乙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成立领导小组 4.1.1.1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 小组,职责如下: ——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审核批准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清单管控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由各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 控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 4.1.2 成立工作小组 1 DB37/T 3215—2018 4.1.2.1 企业各级组织应按照专业分工,分别成立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工作小组。 组长由各级组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责如 下: ——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 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 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实施;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掌握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保留培训记录。 4.2.1 培训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2.2 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4.2.3 培训应达到以下目标: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公司级管控风险点,熟悉所负责风险点的重点管控措施,了解公司级管 控风险点的管控要求; ——专业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应掌握公司级管控风险点所在,熟悉本专业需要具体执行和监督执行的 管控措施,了解与专业工作紧密相关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车间管理人员应掌握本车间的公司级和车间级管控风险点信息(包括风险点包含的范围、等级、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了解班组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班组长应掌握本班组的风险点信息,了解车间级风险点管控信息; ——岗位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了解本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 4.3 编写体系文件 4.3.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度中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 方法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其中运行考核要求应明确各级运行考核内容和标准,确 2 DB37/T 3215—2018 定考核频次和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励等有机结合, 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企业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准则及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点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考核管理制度; ——其他有关记录文件。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企业应首先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进行划分,再对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进行识别。对 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同时要充分 考虑本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功能区域等要素。 5.1.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5.1.2.1 氯乙酸生产企业,一般包括以下装置(罐区): ——原料储存罐区; ——生产装置; ——液氯罐区; ——公用工程; ——氢站; ——成品仓库。 5.1.2.2 企业应根据实际,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应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各装置列 出装置主要设备设施(参见附录 C2)。 5.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工 艺操作过程风险点的划分可按照氯化工序、加氢反应工序、水解工序、盐酸吸收工序、精馏工序等进行 分析。 5.2 风险点排查 5.2.1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及仪表等专业人员,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 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 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3 DB37/T 3215—2018 5.2.2 风险点排查确定应在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 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结合企业实际管控层级进行详细的划分,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 (参照附录 C1)。 5.3 危险源辨识分析 5.3.1 危险源辨识方法 5.3.1.1 危险源辨识应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开展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要 考虑到生产经营的各生产阶段,各个环节、不同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危险源的辨识要系统和全 面,就要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3.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 C 的表 C.2 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 C 的表 C.3。 5.3.1.3 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两 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企 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 5.3.2 辨识范围 应按照DB37/T 2971-2017第5.2.2规定执行。 5.3.3 危险源辨识 5.3.3.1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 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示例1: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 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 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5.3.3.2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示例1: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 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3.4 事故类别及后果 依据 GB 6441 事故分类,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 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等。 5.4 风险控制措施 4 DB37/T 3215—2018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5.4.1.1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突出人的因素。应根据行 业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然后是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 和个体防护措施,应有
DB37-T 3215-2018 氯乙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9:04: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