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 P 66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715—2018 代替 DB33/T 715-2008 公路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 规范 Design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asphalt pavement of cold recycling layer with foamed bitumen 2018 - 12 - 21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21 实施 发 布 DB33/T 715—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路面结构设计 ...................................................................... 5 6 配合比设计 ........................................................................ 8 7 冷再生施工 ....................................................................... 13 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 ............................................................... 22 9 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 ............................................................... 2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沥青发泡性能试验方法 ........................................... 2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探坑调查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试验分析 .................. 3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方法 ................... 3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和与成型试验方法 ....................... 34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 36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37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方法 ............................. 38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原沥青路面 RAP 回收铣刨机铣刨速度试验 ........................... 39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某公路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实例 ............................... 41 I DB33/T 715—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715-2008,与DB33/T 715-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范围(见 1,2008 版的 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2008 版的 2); ——修改了术语与定义(见 3,2008 版的 3),增加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见 3.1),修改了沥青 路面冷再生(见 3.2,2008 版的 3.1),修改了泡沫沥青(见 3.3,2008 版的 3.2),修改了 泡沫沥青膨胀率(见 3.4,2008 版的 3.6),修改了泡沫沥青半衰期(见 3.5,2008 版的 3.7), 修改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见 3.6,2008 版的 3.3),修改了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见 3.7, 2008 版的 3.4),增加了冷再生混合料合成级配(见 3.8),删除了泡沫沥青冷再生(2008 版的 3.5),删除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2008 版的 3.9); ——删除了一般规定(2008 版的 4); ——增加了材料(见 4); ——修改了路面结构设计(见 5,2008 版的 5),增加了一般规定(5.1),修改了泡沫沥青冷再 生路面结构设计流程图 (见 5.2.1, 2008 版的 5.2.2.2) ,增加了原路面历史信息收集(见 5.2.2), 修改了原路面状况调查(见 5.2.3,2008 版的 5.1),增加了交通量调查(见 5.2.5),增加 了冷再生适应性分析(见 5.2.6),修改了结构设计方法(见 5.3,2008 版的 5.2),增加了 拟定路面结构方案(见 5.3.3),修改了常用结构厚度及下承层承载力要求(见 5.3.5,2008 版的 5.2.2.3),修改了材料的设计参数(见 5.3.7,2008 版的 6.1.10); ——修改了配合比设计(见 6,2008 版的 6.1),增加了一般规定(见 6.1),修改了初步配合比 设计流程图(见 6.2.1,2008 版的 6.1.1),增加了 RAP 取样与性能测试(见 6.2.2),增加 了新加料性能测试(见 6.2.3),删除了确定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2008 版的 6.1.2),修改 了水泥用量(见 6.2.4,2008 版的 6.1.3),修改了级配范围(见 6.2.5,2008 版的 6.1.4), 增加了材料组成(见 6.2.6),修改了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见 6.2.7,2008 版 的 6.1.5),增加了预估泡沫沥青用量(见 6.2.8),修改了混合料拌和与成型(见 6.2.9, 2008 版的 6.1.6),增加了试件的养生(见 6.2.10),修改了劈裂强度试验与干湿劈裂强度 比(见 6.2.11,2008 版的 6.1.7),修改了初选材料组成及泡沫沥青用量(见 6.2.12,2008 版的 6.1.8),修改了混合料设计指标要求(见 6.2.13,2008 版的 6.1.9),修改了结构设计 参数(见 6.2.14,2008 版的 6.1.10),增加了初步配合比设计报告(见 6.2.15),增加了生 产配合比设计(见 6.3),增加了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见 6.4); ——修改了冷再生施工(见7,2008版的6.2和6.3),增加了一般规定(见7.1),修改了厂拌冷再 生施工(见7.2,2008版的6.2),修改了厂拌冷再生施工流程图(见7.2.1,2008版的6.2.1), 增加了施工准备(见7.2.2),修改了原路面的铣刨(见7.2.3,2008版的6.2.4),修改了下 承层(见7.2.4,2008版的6.2.5),增加了生产配合比设计(见7.2.5),修改了试验路段(见 7.2.6,2008版的6.2.6),修改了拌制(见7.2.7,2008版的6.2.7),修改了运输(见7.2. 8, 2008版的6.2.8),修改了摊铺(见7.2.9,2008版的6.2.9),修改了碾压(见7.2.10,2008 版的6.2.10),修改了接缝(见7.2.11,2008版的6.2.11),增加了养生(见7.2.12),增加 II DB33/T 715—2018 了开放交通(见7.2.13),修改了就地冷再生施工(见7.3,2008版的6.3),修改了就地冷再 生施工流程图(见7.3.1,2008版的6.3.1),增加了施工准备(见7.3.2),增加了生产配合 比设计(见7.3.3),修改了试验路段(见7.3.4,2008版的6.3.4),增加了新集料的添加(见 7.3.5),修改了水泥的添加(见7.3.6,2008版的6.3.6),修改了再生机作业(见7.3.7,2008 版的6.3.7),修改了施工作业段及长度(见7.3.8,2008版的6.3.8),修改了碾压(见7.3.10, 2008版的6.3.11),修改了接缝(见7.3.11,2008版的6.3.9),增加了养生(见7.3.12), 增加了开放交通(见7.3.13); ——修改了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见 8,2008 版的 7),修改了再生设备的管理与检查(见 8.2, 2008 版的 7.2),修改了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检查(见 8.3,2008 版的 7.3),修改了再生混 合料的质量管理与检查(见 8.4,2008 版的 7.4),修改了再生层的质量管理与检查(见 8.5, 2008 版的 7.5); ——修改了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见 9,2008 版的 8); ——修改了附录 A(见附录 A,2008 版的附录 A); ——增加了附录 B 探坑调查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试验分析(见附录 B); ——增加了附录 C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方法(见附录 C); ——修改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 E,2008 版的附录 C); ——修改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 F,2008 版的附录 D); ——修改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方法(见附录 G,2008 版的附录 E); ——增加了旧沥青路面 RAP 回收铣刨机铣刨速度试验(见附录 H); ——增加了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实例(见附录 I); ——删除了某省道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实例(见 2008 版的附录 F); ——删除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见 2008 版的附录 G); ——删除了本规程用词说明(见 2008 版附录 H); ——删除了条文说明(见 2008 版的附录 I)。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
DB33-T 715-2018 公路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02: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