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11182205.7 (22)申请日 2022.09.2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52725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11.01 (73)专利权人 江苏数字看点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 道紫东路2号紫东国际创意园内A5栋 2003室 (72)发明人 赵光明 孙延宁 涂巨伟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335 专利代理师 裴素艳 (51)Int.Cl. G06T 17/00(2006.01) G06V 10/80(2022.01)(56)对比文件 CN 114020977 A,2022.02.08 WO 2021243281 A1,2021.12.02 WO 202013 6563 A2,2020.07.02 CN 113743727 A,2021.12.0 3 CN 107609268 A,2018.01.19 US 20180 53347 A1,2018.02.2 2 CN 109960894 A,2019.07.02 张之晔.三维地质模型与BIM模型融合应用 优化研究. 《市政技 术》 .2022, Syed Uzairud din et al. .Digital monitoring and model ing of co nstructi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 heme with BIM and GIS: An overview. 《Materials Today: Proceedings》 .202 2, 审查员 易建琼 (54)发明名称 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损融合BIM模 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及系统, 包括: 根据预设融合对应表对第 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进行判断, 确定其所 对应的第一融合方式; 根据第一融合方式在第一 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中确定主动融合模型和 被动融合模 型, 每个第一融合方式具有与其预先 对应设置的主动融合模型和被动融合模型; 对被 动融合模型进行分解得到被动融合子部件, 依次 遍历主动融合模型中与每一个被动融合子部件 所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为每个被动融合子部件 添加相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在被动融合模型中 建立与主动模 型属性所对应的触发图像, 建立触 发图像与主动融合模型调取链接, 以使触发图像 被触发时对 主动融合模型进行显示。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页 CN 115272589 B 2022.12.16 CN 115272589 B 1.一种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获取待融合的第一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的第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 根据预设 融合对应表对第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进行判断, 确定其所对应的第一融合方式; 根据第一融合方式在第一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中确定主动 融合模型和被动融合模 型, 每个第一融合方式具有与其预 先对应设置的主动融合模型和被动融合模型; 若判断第一融合方式为直接融合, 则对被动融合模型进行分解得到被动融合子部件, 依次遍历主动融合模型中与每一个被动融合子部件所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为每个被动融 合子部件添加相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若判断第一融合方式为间接融合, 则在被动融合模型中建立与主动模型属性所对应的 触发图像, 建立所述触发 图像与主动融合模型调 取链接, 以使触发 图像被触发时对主动融 合模型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获取待融合的第一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的第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 根据 预设融合对应表对第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进行判断, 确定其所对应的第一融合方 式, 包括: 对用户所确定的目标项目所对应所有BIM模型进行显示; 根据用户的选中信息在多个BIM模型中确定待融合的第一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 确 定第一BIM模型和第二BIM模型的第一模型属性和第二模型属性, 每个BIM模型具有与其预 先对应设置的模型属性; 调取预设融合对应表, 所述预设融合对应表中包括多个融合关联单元, 每个融合关联 单元具有第一模型栏目、 第二模 型栏目以及融合方式栏目, 所述第一模型栏目、 第二模型栏 目分别存 储有不同的模型属性, 所述融合方式栏目存 储有预设的融合方式; 将所述第一模型属性和第 二模型属性与每个融合关联单元的第 一模型栏目、 第 二模型 栏目内存 储的模型属性进行比对, 确定相对应的融合关联 单元; 将相对应的融合关联单元所包括的融合方式栏目内预设的融合方式作为第一融合方 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下步 骤对预设融合对应表更新处 理, 包括: 若判断管理员在预设融合对应表内配置新的融合关联单元, 则获取新增融合关联单元 所对应的第一模型栏目、 第二模型栏目内的第一 新增模型、 第二 新增模型; 调取预设融合对应表在历史时刻所确定的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确定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中每种BIM模 型的融合占比, 根据每种BIM模 型的融合占比计算每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历 史排序系数、 新增融合关联 单元的新增排序系数; 根据所述历史排序系数、 新增排序系数对预设融合对应表内的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新 增融合关联 单元进行排序, 得到更新后的预设融合对应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调取预设融合对应表在历史时刻所确定的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确定历史融合关联 单元中每种BIM模 型的融合占比, 根据每种BIM模型的融合占比计算每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的历史排序系数、 新增融合关联 单元的新增排序系数, 包括: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272589 B 2确定历史时刻所确定的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次数, 得到每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所对应 的每种BIM模型的模型属性的第一调用次数; 根据所有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每种 模型属性的第 一调用次数、 所有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的所有模型属性的总调用次数, 得到每种BIM模型的模型属性的融合占比; 为历史融合关联单元配置历史计算权重, 根据每种BIM模型的融合占比、 历史计算权重 计算每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 的历史排序系 数, 为新增融合关联单元配置新增计算权重, 根 据每种BIM模型的融合占比、 新增计算权 重计算每 个历史融合关联 单元的新增排序系数;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历史排序系数和新增排序系数, 其中, 为第 种BIM模型的融合占比, 为第 种BIM模型在第 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 第一调用次数, 为计算 时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上限值, 为所有模型属性的总调 用次数, 为第 种BIM模型在所有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调用次数 之和, 为BIM模型的种类 的上限值, 为第 种BIM模型在所有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调用次数之和, 为第 种BIM模 型在第 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第一调用次数, 为计算 时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上限值, 为第 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历史排序系数, 为第 个历史融合关联单元的第一模型 栏目的模型属性的融合占比, 为第 个历史融合 关联单元的第二模型栏目的模型属性的 融合占比, 为历史计算权重, 为第 个新增融合 关联单元的新增排序系数, 为新增融 合关联单元的第一新增模型所对应模型属性的融合占比, 为新增融合关联单元的第二新 增模型所对应模型属性的融合占比, 为新增计算权 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若判断第 一融合方式为直接 融合, 则对被动融合模型进行分解得到被动融合子部 件, 依次遍历主动融合模型中与每一个被动融合子部件所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为每个被 动融合子 部件添加相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包括: 若判断第一融合方式为对主动融合模型和被动融合模型进行直接 融合, 对所述被动融 合模型按照最小部件单位进行分解得到被动融合子部件, 建立与每一个被动融合子部件所 对应的直接融合存 储单元; 依次遍历主动融合模型中与每一个被动融合子部件所对应的主动融合信 息, 将每个主 动融合信息存储至相应被动融合子部件对应的直接融合存储单元内, 以使每个被动融合子 部件添加相对应的主动融合信息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 理方法, 其特 征在于,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5272589 B 3

.PDF文档 专利 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1 页 专利 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2 页 专利 无损融合BIM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36: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