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073132.1 (22)申请日 2021.12.08 (73)专利权人 长安大学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南 二环 路中段 (72)发明人 吕洪涛 杨玉华 陈志洋 郭冠淼  马扬帆 刘长青  (74)专利代理 机构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28 代理人 端木传斌 (51)Int.Cl. F16M 11/42(2006.01) F16M 11/04(2006.01) F16M 11/08(2006.01) F16M 11/10(2006.01)F16M 11/18(2006.01) G01J 5/07(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 载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 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轨 道框架、 滑动平台、 旋转平台、 升降杆、 微调轨道 和用于夹持红外热像仪的夹持机械手, 轨道框架 的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滑动平台通过滑移机 构能纵向滑动设置在轨道框架上, 旋转平台能横 向移动设置在滑动平台上, 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旋 转平台上, 微调轨道的一端铰接在升降杆的顶 部, 微调轨道上设置有一连接杆, 夹持机械手固 定在连接杆的顶部; 优点是可以提高红外热像仪 采集过程中的稳定性, 避免人工手持过程中红外 热像仪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的所拍摄的图像后期 合成困难, 提高了人工操作获取图像过程中的舒 适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6383464 U 2022.04.26 CN 216383464 U 1.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轨道框架、 滑动 平台、 旋转平台、 升降杆、 微调轨道和用于夹持红外热像仪的夹持机械手, 所述轨道框架的 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所述滑动平台通过滑移机构能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上, 所述旋转平台能横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 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 上, 所述微调轨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升降杆的顶部, 所述微调轨道上设置有一连接杆, 所述 夹持机械手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轨道框架包括两根 纵向轨道和两根横杆, 两根所述 纵向轨道间隔水平分布, 两根所 述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块, 所述横杆连接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块之 间, 所述横杆 上螺接有两个螺杆, 每 个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 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滑动平台的两端固定有第一滑块, 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设于对应所述纵向 轨道上,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第一电机、 齿轮和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 条, 所述齿 条沿纵向固 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纵向轨道上,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 且所述第一电机用 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旋转平台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滑块, 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固定有一转轴, 所述旋转平台固定在 所述转轴的顶部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微调轨道的一端固定有铰接台, 所述铰接台与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 调节所述 微调轨道角度的调节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三滑 块, 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设于所述微调轨道上, 且所述微 调轨道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端竖直设置有限位螺 栓。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权项所述的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 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杆为电动升降杆, 所述升降杆的型号 为YNT‑01。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383464 U 2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载装置, 尤其涉及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 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石窟寺保护工作的开展, 石窟岩体结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 石窟寺岩体内部 结构的存在降低了文物本体的完整性, 各结构的相互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非稳定 性块体, 并构成了水分渗透运移的通道。 传统的检测手段多数只能检测岩体外部有露头的 裂隙, 如何对内部非可见 的裂隙进行快速无损的探测, 成为了石窟寺岩体结构识别的一项 重要内容。 [0003]近年来, 红外无损检测以其实时、 快速大面积扫描及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得到了广 泛的重视, 利用红外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把物体自身辐 射中的红外辐 射转化为可见图, 然 后观察热图像, 根据热图像判断文物有无缺陷以及缺陷的大致区域。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 程中, 由于石窟内部空间的复杂性及红外热像仪镜头拍摄范围狭小的原因, 无法拍摄一幅 完整的石窟寺顶板热图像。 相应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手持单张拍摄, 然后导入PS进行智能化 合成, 但是 由于手持过程中不能准确的保证所拍摄的单幅热图像具有相同的高度、 角度以 及相同的距离, 导致在后期PS中出现无法合成或合成图像出错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需要提 出一种可以实现定距离移动、 高度可调节, 角度可控制的红外热像仪的搭载平台, 实现对石 窟寺顶板的分区、 稳定性拍摄, 从而顺利的合 成一幅完整的顶板热图像, 以便于识别出石窟 内部结构及损伤程度。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 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其可以提高红外热像仪采集过程中的稳定性, 避免人工手持过程 中红外热像仪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的所拍摄的图像后期合成困难, 提高了人工操作获取图 像过程中的舒 适度。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 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包括轨道框架、 滑动平台、 旋转平台、 升降杆、 微调轨道和用于夹持红 外热像仪的夹持机械手, 所述轨道框架的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所述滑动平台通过滑移 机构能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上, 所述旋转平台能横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 上, 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 所述微调轨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升降杆的顶 部, 所述微调轨道上设置有一连接杆, 所述夹持机 械手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 。 [0006]所述轨道框架包括两根纵向轨道和两根横杆, 两根所述纵向轨道间隔水平分布, 两根所述 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块, 所述横杆连接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 块之间, 所述横杆上螺接有两个螺杆, 每个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万向轮。 该结构 中, 两根纵向轨道和两根横杆组成一个矩形状的框架结构, 安装块的设置加强了纵向轨道和横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383464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采集石窟顶板热图像的红外热像仪搭载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1: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