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48247.0
(22)申请日 2022.08.08
(71)申请人 北京金必来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经纬工
业区16号
(72)发明人 谢利国 付荣军
(51)Int.Cl.
C12N 1/14(2006.01)
C12M 1/00(2006.01)
C12R 1/64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
繁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的技术领域, 它
包括以下步骤: S1、 制作培养装置; S2、 在填装前
将沸石、 河 沙和土壤混合, 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
在菌根室和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均添加营养
液, 同时在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添加磷营养
液; S3、 利用 层接法在培养室将菌剂接种于菌根
室的混合基质内; 选择多年生豆科植物为宿主植
物, 将种子播种于菌根室的混合基质内, 一周后
间苗, 每个菌根室保留5株长势一致的植株。 本发
明的有益效果是: 提高生产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
遗传稳定性、 高节省人力物力、 便于AM真菌技术
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15141759 A
2022.10.04
CN 115141759 A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制作培养装置, 取用一个顶部带开口的塑料长方体盒, 在塑料长方体盒内焊接一个
隔板, 隔板将塑料长方体盒分 隔为菌根室(4)和菌丝室(5), 在隔板上开出连通菌根室(4)和
菌丝室(5)内的窗口, 在窗口处焊接将其遮挡 住的滤网(3), 然后在菌丝室(5)内填装带开口
的尼龙网袋(2), 随后在菌根室(4)的上开口处套装顶部带开口的透明防护罩(1), 从而最终
实现了培养装置的制作;
S2、 在菌根室(4)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7: 2: 1的沸石、 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 在填装前
将沸石、 河 沙和土壤 混合, 混合后对其辐 照灭菌; 在尼龙网袋(2)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5: 2: 3
的沸石、 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 在填装前将沸 石、 河沙和土壤 混合, 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
在菌根室(4)和尼龙网袋(2)的混合基质内均添加营养液, 同时在尼龙网袋(2)的混合基质
内添加磷营养液;
S3、 利用层接法在培养室将菌剂接种于菌根室(4)的混合基质内; 选择多年生豆科植物
为宿主植物, 用10%过氧化氢溶液将宿 主植物浸泡消毒9~10 min, 浸泡后, 用蒸馏水对种子
清洗, 待洗净后, 将种子置于黑暗潮湿的室温环境下催芽1~2天, 待种子露白后, 将种子播
种于菌根室(4)的混合基质内, 一周后间苗, 每 个菌根室保留5株长势一 致的植株;
S4、 待生长2个半月后, 第一次采取植株根系样品进行侵染率测定, 收取并更换相同的
菌丝室(5)中尼龙网袋(2)内的混合基质, 对授权的混合基质进 行孢子密度和菌丝密度的测
定, 之后每隔一个半月重复上述操作, 共计三次;
S5、 步骤S5结束后, 将植株地下部的根系剪碎, 待干燥后与培养基质混合即可得丛枝菌
根真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
中, 滤网(3)的网孔 直径为30~50 μm, 滤网(3)完整覆盖所述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
中, 尼龙网袋(2)的孔径大小为70~10 0 μm, 尼龙网袋(2)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椭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
中, 透明防护罩(1)为塑料或玻璃材质, 透明防护罩(1)高出菌根室(4)15~ 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
中, 菌丝室(5)的形状为长方 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
中, 多年生豆科植物为白三叶草、 甘草、 紫 穗槐、 胡枝子中任意 一种。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141759 A
2一种丛枝菌根真 菌的连续扩繁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 生物应用的技 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土壤真菌, 能
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体并产生互惠关系。 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
分, 特别是对磷的吸收,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促进植物生
长, 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而且能提高土壤质量, 改善退化土壤肥力等。 由于AM真菌对于
植物重要的作用, 其在农林生产、 环 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十 分广阔, AM 真菌
的研究和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对其进行广泛的开发应用也成为目前的重要任
务。
[0003]由于AM真菌是一种专性活体营养微生物, 只能与宿主植物共生以完成生命周期,
故借助宿 主植物对其进 行扩繁是获取AM 真菌的有效途径。 目前AM 真菌的扩繁方法主要有盆
栽培养法、 培养基培养 法、 营养液培养法、 玻璃珠分室培养 法、 雾化培养法、 大田培养法及离
体双重培养 法等。 其中, 营养液培养 法对技术要求高, 操作复杂, 成本较高, AM真菌菌物产量
相对较少, 扩繁效果差; 离体双重培养 法和玻璃珠培养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AM 真菌, 但数量
较少, 操作和技术难度大, 仅适用于科研和特殊目的要求; 大田培养法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
养AM真菌, 容易受到污染, 不适用于商业化菌剂生产。 盆栽培养法还是当前广泛使用的AM 真
菌扩繁方法, 是将AM 真菌的孢子、 菌丝和植株被侵染的根段等繁殖体, 接种于宿 主植物生长
的基质中, 经过培养获得风干后的包含AM 真菌繁殖体的培养基质。 此方法操作简单, 生产的
菌剂也比较可靠, 但其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培养, 菌剂 体积大不便于运输, 且菌剂
的质量降低速度较快, 每半年至一年就需要转接一次, 培养或转接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而
造成菌株的损失, 以至 于造成菌种的退化和性状丢失。
[0004]因此, 需要一种便捷高效的AM真菌扩繁方法, 既能减少菌剂生产中人力物力的耗
费, 又能保证菌种的遗传稳定性, 收获 高质量的AM 真菌菌剂, 满足农林、 生态、 环 境等行业对
AM真菌菌剂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提高生产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
遗传稳定性、 高节省人力物力、 便于AM真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连
续扩繁方法。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 的连续扩繁方法, 它
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 制作培养装置, 取用一个顶部带开口的塑料长方体盒, 在塑料长方体盒内焊接
一个隔板, 隔板将塑料长方体盒分隔为菌根室和菌丝室, 在隔板上开出连通菌根室和菌丝
室内的窗口, 在窗口处焊接将其遮挡 住的滤网, 然后在菌丝室内填装 带开口的尼龙网袋, 随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141759 A
3
专利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0: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