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81.060.99
CCSQ32
4103
洛阳市地方标准
DB4103/T156—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紫砂壶
2023-11-17发布 2023-12-17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3/T156-2023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新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洛阳市质量计量检测中心、洛阳函关窑工艺品有限
公司、洛阳汉关紫砂研究院、洛阳逸人紫砂研究院、洛阳志成酒器博物馆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国宁、董燕飞、姜新卫、崔红涛、孙晓琳、叶云声、张逸人、王志成。
DB4103/T156-2023
II引言
“新安窑”记载于《中国陶瓷史》,为新安县境内古陶瓷窑遗址的泛称,新安制陶历史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新安处于秦岭余脉,地下紫砂(当地叫绀紫土)在铁门镇、北冶镇、青要山镇、石井镇
均有分布,储量大,品种丰富,有紫褐色、天青色、大红色、深绿色、黑绿色等。从仰韶时期的彩陶罐
到唐代的唐三彩,直到当代的陶瓷制品,紫砂在当地都被作为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以北冶为中心的新安
北部一带,是唐宋以来中原陶瓷地方制作中心,这里发现数十个唐宋窑址,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国古窑
还有两百余座。在甘泉沟,有两座由历代陶瓷片堆积而成的小山,里面有唐白瓷、宋青瓷、黑瓷,明清
黑瓷、白瓷,并有大量紫砂片。从唐代这里就有用各种紫砂原料制作的器皿。紫砂壶是紫砂代表性制品,
因其美观、大方、实用,用于泡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隔夜不馊,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收藏品爱好者喜爱,
已成为新安陶瓷主导产品。但一直以来,紫砂壶制作没有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行业发展。为此,特制定本标准。
DB4103/T156-2023
1新安窑品制作技艺紫砂壶
1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紫砂壶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洛阳市范围内紫砂壶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0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
GB480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砂
紫砂是一种粉砂质沉积岩,由石英-高岭土-云母构成的含铁质复合粘土。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钛和结晶水等。
3.2
紫砂泥料
紫砂矿石经过选料、风化、粉碎、筛分、配料、练泥、陈腐等工艺而制成的紫砂泥料。
4紫砂原料制备
4.1选料
选料是决定紫砂泥料的关键环节,因紫砂产品内外不施釉,泥料的纯净与否将直接影响烧成后产品
的色调和器表质感。选料时先把不同种类的矿料逐一归类,矿料分得越细致,越有利于体现矿料的本质
特性,因此必须用手工方法把矿料中的杂物(废土、夹石、锈片、杂草、树根等)剔除,剔除废土要把
矿料置于粗筛网上用水冲洗。
4.2风化
DB4103/T156-2023
24.2.1风化是将精选的紫砂矿料堆放在露天场地,长期接受日晒、风吹、雨淋等。使矿料在有氧的条
件下吸收水分,自然裂解,这个过程既可以形成腐植酸,使泥性纯良,还可以增加矿料的自然细度,有
利于粉碎加工。矿料风化的时间越长,风化过程就越彻底,越有利于腐植酸的形成。
注:朱泥矿料因能溶于水成泥糊状,为保留矿料中的颗粒比含量,一般不进行风化处理。
4.2.2风化后的矿料在练泥前要进行摊晒,摊晒是紫砂泥料加工的必要环节,摊晒主要是为了脱干水
分,便于粉磨。同时兼具继续风化的作用。部分紫砂矿料通过摊晒能达到自然裂解。还可以进一步将矿
料中的杂物再次剔除。
4.3粉碎
可采用电动石磨粉碎。石磨粉碎是利用碾盘间的相对滑动和碾盘的重力研磨矿料,石磨粉碎能使粉
料颗粒圆润,并使矿粉达到较合理的颗粒级配,颗粒细度一般为0.425mm以下。
4.4筛分
4.4.1筛分是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使用各种标准筛,将粉碎过的紫砂粉料分离为颗粒大小均匀的若干部
分,以保证紫砂粉料的均匀性,达到多种成型工艺要求。筛分出的较大颗粒、筛余料可以再次粉碎,或
做他用。
4.4.2筛分有干筛和湿筛两种。粉料大多采用干筛的方法;经过球磨和搅拌的泥浆,则采用湿筛的方
法筛分。所用的设备为回旋筛、振动筛等。
4.4.3在筛分的同时也是提纯的最佳时机,通常利用强磁铁放在出料口吸除原矿石中或后期粉碎时带
入的含铁杂质及其他磁性金属物,使所练泥料更纯净。
4.5配料
4.5.1新安紫砂以“单品能成壶,清水可练泥”而著称。也有一些矿点的泥料需进行拼配才能达到理
想效果。
4.5.2不同矿点,不同矿层的泥料按所需比例进行配比。
4.5.3把筛分出来的不同细度的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掺进细粉中,使泥料具有合理颗粒搭配,配比后的
粉料加入15%~20%的净水,进行充分搅拌,以待真空练泥使用。
4.6练泥
经过配比水拌后的泥料,用真空练泥机来练制。抽真空(0.08MP-0.097MP)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泥
料中的空气,均匀泥料及泥料中的水分,物理方法改变泥性,使泥料组织更均匀,致密度和可塑性也更
好,既便于成型也提高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
4.7陈腐
陈腐是紫砂泥料炼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叫“养土”。是把真空练制后的紫砂泥包装放置于温度、
湿度合适的空间中(窑洞最佳),消除因机械加工而产生的内部应力,促进腐殖酸形成,降低烧结温度,
增加泥料的粘结度、柔韧度和光滑度。陈腐环境温度不能低于零度,湿度40%-80%。
5紫砂壶制作工艺
5.1使用工具
泥凳(工作台)、搭子(打泥条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车(做圆形泥片)、线梗(光滑各种装饰线
条的工具)、明针(即牛角片,光滑表面)等。
DB4103/T156-2023
35.2造型预备
做茶壶前要根据壶型图纸要求规划好壶式样。
5.3制作过程
5.3.1紫砂器成型工艺为“拍泥片,围身筒”。分纯手工和半手工两种方法。方形器用“镶接”的方
法。
5.3.2备泥、打泥条。从陈腐泥上切下制壶所需量泥料,泥的湿度要合适,以便打好的泥条能打身筒,
用力拍打醒泥,泥条应拍打成长方条形,泥条的厚度依据壶型大小确定,要厚薄均匀。
5.3.3打泥片。把备好的泥条用木搭子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
5.3.4拍身筒。围片需定在转盘中心,泥片围在围片上必须圆正挺直,要保持泥片口沿湿润。打身筒
时,转盘转速要均匀,拍子拍打力度要一致。
5.3.5赶身筒。用木拍赶,拍打节奏、用力要均匀,目的是要把身筒赶圆正,形体符合要求。
5.3.6篾身筒。用竹篾,用力要均匀,平稳,目的是要把身筒的曲线篾流畅。
5.3.7镗身筒(半手工)。把初步拍打成型的的身筒放入石膏模具中,用镗坯皮镗身筒,将其固定成
型。
5.3.7上假底。根据壶型要求,裁切适当厚度、直径的假底片,用脂泥粘于底部。
5.3.8其他后续工艺。上大只--上口线--清口线--搓把--通嘴--装嘴把--琢嘴把--制盖子--车钮--
装钮--了坯--开口--绞坯。
6紫砂壶的烧制
6.1现代一般采用电炉或气炉烧制。
6.2做好的茶壶首先要阴干,去除壶胚内的水分,否则烧制时容易炸裂,室温下(不低于0℃)阴干2
天~3天。
6.3入窑烧制时将阴干好的壶胚均匀的摆放在耐火棚板上,各壶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6.4不同的泥料选择不同的烧成温度。烧成温度和收缩比见表1。
表1烧成温度和收缩比
泥料品种 温度(℃) 收缩比(%)
黛眉紫泥 1150~1190 10~12
黛眉金 1230~1250 7~9
石寺红泥 1165~1190 9~10
甘泉绿泥 1150~1170 12~14
峪里黑铁砂 1130~1170 11~13
李村紫泥 1170~1200 9~11
紫茄泥 1150~1200 11~13
墨绿泥 1150~1190 14~16
拼紫泥 1150~1200 10~12
DB4103-T 156-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 紫砂壶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