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文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11.220 B 50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 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Tes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residues for fishery drug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SC/T 1106—2010 前言 本标准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健、王群、刘淇、陈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厂台 I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确证 技术要求、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的拟合、模型的确定及参数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渔用药物在鱼虾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其他水产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 残留试验可参考使用。 2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2.1实验渔用药物 应给出渔用药物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批号及保存条件、配制方法等。实验所用的渔用 药物应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使用的药物相一致。 2.2实验动物 2.2.1基本要求 应给出实验动物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和数量、规格(体重、体长)、来源等;个体大小应根据试验目 的确定,如试验目的是制定休药期,则应采用接近上市规格的动物进行试验。同时,实验动物要注明健 康状况。 2.2.2数量 每个采样时间点的平行样不少于8尾,已有性别分化的动物雌雄比例应为1:1。 2.2.3饲养管理 采用接近自然或养殖环境,水温应保持基本稳定,饲料、养殖环境(包括水温、盐度、溶氧、无机氮、水 体大小等)等应满足实验动物正常生理需要。 2.3 给药剂量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所采用的剂量为药效学研究中所用的有效剂量,也可设置高、中、低三个 剂量组,高剂量接近最小中毒剂量,中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低剂量为中剂量的1/2。 2.4给药途径 可采用口灌、混饲、药浴、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前应停食12h以上。 2.5给药次数 可采用单次给药或多次给药的形式,多次给药要满足一个治疗周期。 2.6采样 2.6.1采样时间点的确定 采样时间点的设计应包括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峰浓度附近)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 2个~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避免第一个点为峰浓度(Cmax);在Cmax附近 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个~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个~5个半衰期,或 持续到血药峰浓度Cmax的1/10~1/20;药物残留研究的采样时间点至少包括10个,整个采样时间至 2.6.2采样组织的确定 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的采样组织包括血液、肌肉、肝脏、肾脏、皮肤和鳃等;肌肉组织可采肌 肉和皮肤的自然比例。 2.6.3采样方法 SC/T 1106—2010 采集血液样本时,鱼血可采取断尾取血或尾静脉抽血的方法;虾血可采取心脏和血窦抽血的方法。 鱼肉可取背部肌肉,虾肉可取第一至第七腹节肌肉。所有采样个体要保持取样部位的一致性,肌肉注射 给药要避开注射部位取样。鱼虾个体较小时,肝脏、肾脏及鳃可采全部组织。 2.6.4样品保存条件 所取的组织样品封装后冷冻保存,血液样品保存前应制备成血清或血浆,保存温度一20℃以下,存 放时间6个月以内。 3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 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法,应根据实验动 物的性质,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测定方法。优先选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方法 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敏度、特异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方法进行确证,以确保生物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对于前体药物或有活性(药效学或毒理学活性)代谢产物的药物,建立方法时应考虑采用 能同时测定原型药和代谢物的方法。药物分析方法参考标准参考附录A。 4样品分析方法确证技术要求 4.1特异性 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不同个体来源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 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对于质谱法,则应着重考察分析 过程中的介质效应。 4.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提供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 和相关系数。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定量范围,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 品相同的生物介质制备标准曲线,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样品浓度。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 生物样品,但计算时不包括该点。 4.3精密度与准确度 一般要求选择3个~5个浓度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选择在定量限附 近,其浓度在定量限的3倍以内;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每批至少 测定5个样品,为获得批间精密度应至少连续测定3个分析批。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 标准差(RSD)表示,RSD一般应小于15%,在最低检测限附近RSD应小于20%。准确度一般应在 85%~115%范围内,在最低检测限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4.4最低检测限 一般要求残留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满足:MRL>0.5mg/kg时,最低检测限为0.1mg/kg;当 MRL在 0. 5 mg/ kg~0. 05 mg/ kg时,最低检测限为 0. 1 mg/ kg~0. 02 mg/ kg;当 MRL<0. 05 mg/ kg 时, 最低检测限为0.5MRL。 4.5回收率 一般要求考查高、中、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可重现。 4.6方法学质控 对于未知浓度样品的测定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以后开始。每个未知浓度样品一般测定 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每个分析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并随行测定高、中、低三个 浓度的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小于20%,每个浓度质控样品至少双样本,并应均匀 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当一个分析批中未知浓度样品数目较多时,应增加各浓度质控样品数,使 质控样品数大于未知浓度样品总数的5%,质控样品测定的偏差一般应小于15%,低浓度点偏差一般应 SC/T 1106—2010 小于20%,最多允许1/3不在同一浓度的质控样品结果超限。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 则该分析批样品测试结果作废。浓度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应的空白介质稀释后重新测定。 整个分析过程应当遵从预先制定的试验室标准操作程序以及良好实验室操作原则。 4.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方法确证技术要求 上述分析方法确证的很多指标和原则也适用于微生物学或免疫学分析,但在方法确证中应考虑到 它们的一些特殊之处。微生物学或免疫学分析的标准曲线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应采用比化学分析 更多的浓度点来建立标准曲线, 5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的拟合、模型的确定及参数估算 5.1药时曲线的拟合及模型确定 根据药物性质和动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可采用WinNonlin、Kinetica、3p87(3p97)、 PKBP一N1、BAPP、MCPKP、DNS等;注明软件名称、版本和来源。根据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血液等组 织样品药物浓度,作药时曲线图,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根据血药浓度与时间的 函数关系确定所属的模型。 5.2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根据试验中测得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求得受试药物的主要代谢动力学参数。对于 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应提供消除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清 除率CL等参数值;对于血管外给药的药物,除提供上述参数外,还应提供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 等参数值。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3 SC/T 1106—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药物分析方法参考标准 物 药物分析方法标准 孔雀石绿与结晶紫 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水产品中硝基呋哺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农业部1077号公告-2-2008水产品中硝基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 色谱法 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 农业部783号公告-2-2006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量的测 定液相色谱法 星 敌百虫 农业部783号公告-3-2006 水产品中敌百虫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雌二醇 农业部958号公告-10-2007 水产品中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吡喹酮 农业部958号公告-11-2007 水产品中吡喹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农业部958号公告-12-2007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磺胺类、喹诺酮药物 农业部1077号公告-1-2008水产品中17种磺胺类及15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 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业部958号公告-13-2007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 农业部958号公告-14-2007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链霉素 农业部1077号公告-3-2008水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

pdf文档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第 1 页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第 2 页 SC-T 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