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05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5699—2023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2023 - 05 - 06发布 2023 - 06 - 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699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琳、程汝宏、张婷、王根平、董立、师志刚、赵玲、李桂英、张喜瑞、
杨伟红。
DB 13/T 5699—2023
2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综合评判等技术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适宜推广区域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 242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谷子
NY/T 3923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 粮食作物
DB13/T 2338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DB13/T 2457 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品种生态适应性 variety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指谷子品种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温、光、水、土、风等)的特性,是谷子在生存竞争中为适应
环境而形成的特定性状的一种表现,具有一定的限度和最适范围。
品种试点适宜性 suitability of variety in test environment
根据评价体系打分结果对参试品种做出判定,分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 3类。
4 评价方法
试验品种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
相对稳定、具有适当名称的谷子群体,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要求,种子一般不得进行包衣、药剂
拌种等处理,杂交种可用除草剂处理。
试验区域
试验的区域可以按华北夏谷生态区、东北春谷生态区、西北春谷生态区、西部春谷生态区和南
方谷子生态区进行,也可以在一个生态区基础上增加部分生态相似性试验点(表 1),或在一个生态
区内只进行省级或地市级的适应性鉴定,或在每个生态区中各选 4~6个试验点进行跨生态区适应性
鉴定。
DB 13/T 5699 —2023
3 表1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参考试验点
生态区域 代表性试验点 生态相似性试验点
东北春谷生态区 辽宁沈阳、朝阳、建平、阜新、铁岭;吉林公主岭、
白城、长岭、通榆、吉林市;黑龙江哈尔滨、肇源、
齐齐哈尔、绥化、双鸭山;内蒙古赤峰、乌兰浩特、
通辽、敖汉 辽宁锦州;河北秦皇岛
西北春谷生态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宣化、丰宁、隆化;山西大
同、忻州、晋中、长治;甘肃庆阳、天水;陕西榆
林、延安、宝鸡 辽宁朝阳、建平
华北夏谷生态区 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秦皇岛;
山东济南、泰安、淄博、潍坊、德州;河南郑州、
洛阳、安阳、新乡、南阳、驻马店;山西运城;北
京;天津;辽宁锦州 山西晋中;辽宁朝阳;吉林公主岭;
四川泸州; 安徽淮北、 阜阳; 湖北襄
阳;江苏徐州;云南曲靖
西部春谷生态区 甘肃张掖、会宁;新疆奇台、喀什、伊犁;宁夏固
原、西吉、海原 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宣化、丰宁;
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延安、宝鸡
南方谷子生态区 四川泸州;贵州贵阳;浙江金华;云南曲靖;江苏
盐城、徐州;江西鹰潭;安徽淮北、阜阳;湖北襄
阳 湖南常德;广西南宁
试验点的选择与布局
试验点数量与布局能够代表拟种植的适宜区域。每个生态区试验点数目不少于 6个,每个省区至
少1个代表性试验点;在单一省区或单一地市级试验的,代表性试验点数不少于 3个。其他要求参照
NY/T 3923 -2021中的4.1要求执行。
试验地块选择
参照NY/T 3923 -2021中的4.2要求执行。
试验周期
不少于2个独立生产周期 。
对照品种
以试验区域主栽品种为对照。
试验设计
参照NY/T 3923 -2021中的4.5要求执行。
田间管理
播种、栽培措施及收获均参照 NY/T 3923 -2021中的4.6要求执行,试验过程中仅防治虫害而不防
治病害,虫害防治参照 DB13/T 2457 要求执行。
观测记载与抗病性鉴定
参照NY/T 2425 和附录A要求客观描述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包括
抗倒伏性和抗病害特性);抗病性鉴定参照 DB13/T 2338 要求执行。试验期间,每个品种在关键生育
期保留田间长势照片, 病害发生较重的也应采集图片。 图片采集要求: 拍照时间田间为非直射阳光,
单张照片分辨率在 1M以上。
DB 13/T 5699 —2023
4 5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以产量( a1)、出谷率( a2)、株高( a3)、出苗 -抽穗日数( a4)和生育期( a5)5个与谷子产
量及物候期相关的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调查方法同附录 A。
综合评价公式
采用CRITIC权重法将不同生态区的数据分别进行指标权重计算, 建立综合评价公式, 分列如下。
……( 1)
……( 2)
……( 3)
……( 4)
……( 5)
公式(1)~(5)分别对应东北春谷区、西北春谷区、华北夏谷区、西部春谷区和南方谷子区。
评价和分级
谷子品种试点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分级和判别标准,详见表 2。引入小米品质指标作为加分项,并
将抗逆性指标作为加分 /否决项,其中两年试验中自然条件下鉴定品种抗病性,以试点内年度发病最
重的重复为准进行否决;对于第 1年田间自然条件下鉴定对流行性病害(谷锈病、谷瘟病)高抗的,
第2年统一经专业机构进行人工接种鉴定。
根据表2所示方法对各个试点的谷子品种进行打分, 并根据试点所在生态区代入公式 ( 1)~(5)
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品种的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对品种进行试点适宜性判定,> 90分为适宜,
75~90分为较适宜,< 75分为不适宜。符合一票否决条件的,直接判定为< 75分,即不适宜。参试
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内的适宜点率按公式( 6)进行计算,
适宜点率( %)=(适宜试点数 +较适宜试点数)÷生态区总试点数× 100……(6)
适宜点率> 90%的品种判定为适应本生态区; 70%~90%的判定为较适应本生态区,但要限定在本
生态区的推广范围内应用;< 70%的判定为不适应本生态区。
6 综合评判
试验结束后按附录 B规定编制品种试验报告,跨生态区适应性鉴定按生态区分别统计,试验汇总
单位在对各试验点的每个参试品种打分基础上,得出其适宜试点、较适宜试点和 不适宜试点,并根
据第5部分所述原则进行生态适应性判定(表 2和表3)。若参试品种获行业一级优质米称号、或所有
试验点倒伏级别≤ 1级、或一种流行性病害(穗瘟病、叶瘟病、谷锈病)经专业机构人工接种鉴定达
抗级,可以适当放宽判定标准,即适宜点率> 60%的品种判定为较适应本生态区,可在区域内应用。
DB 13/T 5699 —2023
5 表2 谷子品种试点适宜性评价指标打分表
指标 分级 判别标准 分值
产量(a1) 高
中
低 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 1%,每增产 1%加1分
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 1%或减产≤ 5%,每减产 1%减3分
较当地对照品种减产> 5%,每减产 1%减3分 91~100
75~90
<75
出谷率( a2) 高
中
低 >80%,每增加 1%加2分
75%~80%(含) ,每减少 1%减3分
<75%,每减少 1%减3分 91~100
75~90
<75
株高(a3) 高
中
低 夏谷<120 cm,春谷< 140 cm,每降低 2 cm加1分
夏谷120 cm~140 cm(含) ,春谷 140 cm~160 cm(含) ,每升高 4 cm减3分
夏谷>140 cm,春谷> 160 cm,每升高 4 cm减3分 91~100
75~90
<75
出苗-抽穗日数
(a4) 长
中
短 较当地对照品种晚 2天以内(不含) ,每早 1天加1分
较当地对照品种晚 2~5天(含) ,每晚 1天减5分
较当地对照品种晚 5天以上(含) ,每晚 1天减5分 91~100
75~90
<75
生育期( a5) 长
中
短 能够正常完全成熟(达到完熟期) ,较当地对照品种每早 1天加2分
基本成熟(进入蜡熟期) ,目测成熟度赋分
不能正常成熟,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91~100
75~90
总分<75
抗倒性 否决 在对照倒伏≤ 2级情况下,倒伏级别≥ 3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总分<75
穗瘟病 否决 自然发病鉴定高感,直接判定为不适
DB13-T 5699-2023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6-08 21:57: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