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 CCS B 18 鹤 4106 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6/T 64—2022 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2022 - 06 - 30 发布 2022 - 07 - 20 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06/T 6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鹤壁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气象局、鹤壁市农业气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庆伟、王敏、张青、卢霞、乔峰燕。 I DB 4106/T 64—2022 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监测报告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QX/T 364—2016 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图形产品制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冬小麦苗情 冬小麦出苗至灌浆始期的关键生育时期,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的生长状况,划分为旺长苗、一类苗、 二类苗和三类苗。 红光波段 波长涵盖 0.58 µm~0.68 µm 的电磁波。 近红外波段 波长涵盖 0.76 µm~1.25 µm 的电磁波。 植被指数 对星载仪器不同波段的数据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组合以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量化信息。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反射率之差与这两个波段反射率之和的比值。 植被指数合成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多天(多时次)的植被指数,根据角度信息、质量控制信息等以指定原则进行 处理。 4 基本要求 数据 1 DB 4106/T 64—2022 4.1.1 卫星遥感影像内容包含: a) 具备红光波段、近红外波段,时相为每年的冬小麦出苗期至灌浆始期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 b) 卫星遥感影像应清晰无云,无传感器条带噪声,几何校正精度不大于 1 个像元尺寸。 4.1.2 基础地理数据 国家 1:250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素包括行政边界、耕地分布。 软件功能 具有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影像解译、波段运算、统计分析等卫星遥感影像处理功能。 5 监测方法 监测流程 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的流程按附录 A 进行。 田间观测 5.2.1 样本地块选择 2 在监测区内随机布设 20 个样本地块,每个样本地块面积不小于 1000 m 。田间观测时间应与卫星遥 感影像监测日期保持一致。 5.2.2 植被指数测量 在样本地块内选取具有代表性且长势均匀的区域,利用便携式植被冠层测量仪进行测量,每个样本 地块测量 5 个样点,计算平均值为该地块植被指数地面观测值�� 。 群体参量遥感监测 5.3.1 植被指数计算 单时次冬小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按式(1)计算。 式中: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 ——红光波段反射率。 5.3.2 �= ��−�� ························································· ��+�� (1) 植被指数合成 分别计算冬小麦不同发育期内各时次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像元多时次合 成后的值。 5.3.3 冬小麦种植范围提取 按 QX/T 364—2016 中 5.3.2 条的要求提取。 协同监测建模 2 DB 4106/T 64—2022 根据田间实测样本的位置信息,提取各采样点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合成值,与田间观测冬小麦植被指 数进行拟合分析,构建二次多项式监测模型,见式(2),求出监测模型系数 a、b、c。 �� = ��2� + ��� + �··················································· (1) 式中: �� ——植被指数地面观测值; �� ——植被指数合成值; a,b,c——监测模型系数。 根据地图代数方法,将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图像像元信息代入模型,见式(3),生成监测区域冬小麦 植被指数遥感监测图。 式中: �� ——植被指数协同监测值; �� ——植被指数合成值; a,b,c——监测模型系数。 �� = ��2� + ��� + �··················································· (2) 苗情分类判定 选择不少于近 10 年的监测数据,按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分别计算各发育期不同苗情 植被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T0、T1、T2、T3。将相邻苗情植被指数平均值求平均为分类临界值,分别为 T0/1、 T1/2、T2/3。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分类临界值见附录 B。将监测区域冬小麦像元�� 划分为下列 4 类: a) 若�� ≥T0/1,则判定为旺长苗; b) 若 T1/2≤�� <T0/1,则判定为一类苗; c) 若 T2/3≤�� <T1/2,则判定为二类苗; d) 若�� <T2/3,则判定为三类苗。 6 监测报告 根据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结果形成监测报告,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a) 报告题目:鹤壁市(浚县、淇县)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报告; b) 报告正文:包括具体使用数据、监测流程、监测步骤、监测结果和格局分析; c) 附表: :鹤壁市(浚县、淇县)冬小麦苗情等级监测统计表; d) 附图: :鹤壁市(浚县、淇县)冬小麦苗情等级遥感监测空间分布图。 3 DB 4106/T 64—2022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流程 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流程见图A.1。 图 A.1 冬小麦苗情遥感监测流程图 4 DB 4106/T 64—202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分类临界值 表B.1给出了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分类临界值。 表 B.1 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分类临界值 发育期 T0/1 T1/2 T2/3 出苗期 0.28 0.18 0.08 三叶期 0.32 0.21 0.12 分蘖期 0.46 0.30 0.20 越冬期 0.41 0.23 0.14 返青期 0.45 0.28 0.20 拔节期 0.68 0.31 0.22 抽穗期 0.75 0.47 0.35 灌浆期 0.72 0.42 0.30 5
DB4106-T 64-2022 冬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鹤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2:29:00上传分享